7月1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解读《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介绍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果和地方经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从2018年2月开始,教育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经过2018年一年的努力,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通过治理,绝大多数培训机构纳入了监管之中。其次,有安全隐患和没有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机构的问题得到了基本治理,基本完成整改。此外,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为主体从上到下,都已经建立和完善了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有关工作制度体系。”吕玉刚说。
记者注意到,在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得到有效治理和规范的同时,国家对线上培训机构的规范和监管也进入实操阶段。
同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从主要目标上来看分为两个阶段,吕玉刚表示,第一阶段,到2019年12月底完成对校外线上培训机构的备案排查工作。第二阶段,到2020年12月份建立起全国统一、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政府科学监管、培训有序开展、学生自主选择的格局,为今后科学规范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而从具体举措来看,吕玉刚介绍,在培训时长方面,要求每节课的培训时长不得超过40分钟;面向境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点,到21点必须停止线上培训活动;在规范经营方面,要求在培训平台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办法,不得收取超过60课时或者3个月的培训费用。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针对线上培训机构隐蔽性强、监管难的特点,教育部将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实施动态管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马嘉宾表示,将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黑白名单制度,对符合规定的,通过审查的、符合要求的培训机构列入白名单。对有违规行为的,先列到灰名单,要求整改。没有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列入黑名单,实现动态管理。“我们通过备案审查、日常监管,来实现对互联网培训活动机构的有效监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