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热点

谈谈艺术素养的培育

2019-07-03
  依托于工业化社会的现代教育系统,要求和鼓励一种逻辑性的思维方式、事实性的记忆、语言和数学技巧,它教育如何正确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有创造力地解决问题。曾几何时,我们童年的世界没有规则,没有禁忌,所以创造力如花儿绽放。因此,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艺术素养培育应该贯穿始终,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我们都应该有所亲近。我们需要从艺术中提取自己所欠缺的,只有艺术之手的抚拂,才能让我们恢复想象力、更富创造性,同时具有健全的人格。
  艺术是人类最早的生命活动之一
  在蒙昧时代,艺术是人类族群“掘地通天”的巫术,感天地泣鬼神是艺术的动机;
  在专制时代,艺术是君王统治权力的工具,歌颂专制甚至暴政的“神圣权力”是艺术的宗旨;
  在自由时代,艺术被用作个人自由的表现,张扬个性、自我表现是艺术的精神。
  读一个民族的历史,应该从艺术开始。时光席卷一切而去,留给记忆的沙滩的,只有那几粒光洁晶莹的贝壳。那些遗留下来的古老艺术品,比任何史书都更能证明一个民族的心灵结构。
  艺术讲述生命和爱,以及生命与天地自然的相互融通。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于1891年离开巴黎,远涉重洋来到位于南太平洋小岛的大溪地(Tahiti)。他用12年的光阴在岛上生活、创作,而那段时间也是他艺术人生的巅峰。与流光溢彩的巴黎是如此不同,关于大溪地的这座静谧原始的“精神家园”,高更作品展现出一种孩童般的纯真和绚烂。水边窃语的大溪地少女,充满神性的土壤阳光,色彩斑斓的热带植物,屋顶镀锡的茅草小屋……这片未曾开放的处女地给画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使他甘心“脱去文明外衣”、永恒厮守蓝天碧水。舞蹈家杨丽萍是自然的女儿,她来自云南秀丽的山林,山水花木,钟灵毓秀。她自创自编自舞,她演“春雨”,自己就是晶莹的雨水化成;她演“瑞雪”,自己就是轻盈洁白的飘飘雪花;她演“两棵树”,自己就化身为树,玉立婷婷,枝叶扶苏。当她以孔雀在舞台上出现的时候,台上就是一只孔雀,一只极富审美内涵的孔雀,袅娜纤细,柔中有刚,灵动飞扬,对话天地。“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杨丽萍如是说。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必然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人生。
  艺术上的所谓天赋,就是对于细微变化的感知能力,它培养很难,丧失却是极快的。音乐是和听觉密切相关的艺术。我们都需要学会倾听的方式,慢慢培养倾听的心境。如果某一天有一段音乐能使你身心俱痴,使你安静到只想落泪的时候,或许就在那时,你的心中有某个心门被悄悄打开了。也正因此,你会发觉在各种音乐中存在与人的心律相当的奥秘,它会直指人心的某个角落,并把你唤醒。也许从此,你会开始注意倾听这个世界上的各种声音,风雨雷电,鸟兽鱼虫,都有各自的轻吟低唱。你会发现,在工业噪音、媒体垃圾、人类活动强烈遮蔽之外,还有一个纯美的自然音乐宇宙。
  艺术素养的培养是不能是急功近利的,而是一个慢慢浸润熏陶积累的过程。普通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成长过程都是一样的,由生到熟,由简到难,有难到简,就像音乐教育家,金铁霖先生提出的练声三步法一样,“自然状态,不自然状态,到科学自然状态”。这个熟能生巧的练习过程是艰苦的,同时也是美好的。因为,人在真正创造的时候是既不在乎报酬,也不考虑结果的。艺术教育不能化约为简单的技能学习,艺术归根到底是由我们的精神活动创造出内容,引导出来的其实是我们的内在世界和精神生活,我们的情感、智慧和心灵。艺术欣赏也是如此,在所谓风格、手法、主义、观念的背后,还有别的话题在,作品背后的艺术家是怎样的“人”?这种“人”在今天的文化环境中究竟是哪种角色?这才是宽广深厚的而不是狭窄贫薄的对艺术的理解。
  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马克思在1844年的手稿中说:“……只有通过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界所展开的丰富性才能培养出或引导出主体的即人的敏感的丰富性,例如一种懂音乐的耳朵,一种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怎样培养出这种懂音乐的耳朵和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呢?马克思说:“凭相应的对象才能达到。”这“相应的对象”就是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多听多看,沈潜往复,从容含玩,渐次领悟。只有在博览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辨别真伪优劣,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
  马克思是从摆脱人在阶级社会中的异化、未来新社会条件下人类如何全面发展自己精神上和体能上的本质力量这一意义上来提出美育的任务,包括发展人在音乐、美术上的敏感的丰富性,又把它同人掌握自然的规律、“按美的规律建造”联系起来。这样看来,大学生自觉进行艺术素养培育,正是提高我们自身进而扩大到提高全民族的精神素质的光荣任务。
  艺术在乎使人“看见”,引领我们“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爱因斯坦曾说过,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内无法获得真正的安定与安宁,唯有科学与艺术才可使人超于这一狭小范围。我们要越过知识和见识层面的目的,去追寻我们的文化理想。缺乏眼界,我们只能沉湎于我们的现在,看不到未来。艺术是精神的行走,甚至是畅游。其时间,由远古而迄今,由当下而未来,可以无始无终;其空间,五大洲四大洋,上天文下地理,可以无远弗界。你能欣赏什么样的艺术,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你欣赏什么样的美景,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对象是测量你自身的尺度。
  缺少了艺术美育,其他教育就是不完全的,一个不会审美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0

  • 上一篇:音乐教育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教育
  • 下一篇:《全宋词》所涉乐器与宋词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