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热点

社会美育联盟马菁汝:中国美育教育正在走向社会化

2019-04-16

  当下,美术教育正在逐渐越过学校的范畴,同当下社会日益崛起的精神文化需求产生直接性联系。博物馆、美术馆大众教育功能的强调,新科技展演手段的成熟,艺术作品公共性的提升,为艺术在社会中承担的多维度角色提出了新的命题,也开创着社会美术教育的新领域。如何利用各种既有的文化、社会、创意条件,构建完善而成熟的社会美术教育体系,是时代赋予广大艺术家和美育工作者神圣使命。
  社会美育需求不断提升
  从古至今,“美”与“德”、“美”与健康理想型人格的整体性联系,一直为哲学家、美学家所讨论。大多数观点认为,经典的艺术作品能够唤起个体的审美愉悦感,有利于形成肯定性的价值观,促进良好道德人格的养成。近年来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独特背景下,以“美术教育”促进各项教育活动,充实人们精神生活的诉求愈加强烈,成为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新契机。具体而言,美术教育属于广义的美育范畴,主要通过在专业性的指导下欣赏艺术作品、从事创作实践而接触美、感受美、体验美,在这一过程中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我国20世纪的奋斗与曲折历史进程,一方面奠定了当下我国“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的多元文化诉求,另一方面因为各种特殊的原因,导致当下的美术教育活动难以直接应对日益增长的文化市场需求。如何盘活既有的条件与资源,以各种方式满足普罗大众对美的渴望,提高全民族的艺术素养,已成为美术教育者将自身专业能力同国家需要、社会趋势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时至今日,美的问题已不再只属于艺术家群体,艺术教育也不再是只属于学校的课程。受现实社会需要的感召,各种社会美术教育形式层出不穷。从我国当下通行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二分法上说,具体可分为公共文化机构、社会服务机构两大主体。前者主要指美术馆、博物馆和各种社区美术教育团体。其特点在于,从原有的“专业”向“教育”、“公共”、“参与”转变。为提高大众的审美眼光,很多社会主流媒体和文化机构开始引导大众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引导大众读懂作品。而各种社区美术教育团体也开始着重关注退休老人这个群体,在很多城市社区,书画活动成为了离退休老人业余生活的重要补充。后者主要指社会美术教育机构超脱了原有“服务高考”、“服务升学”的樊篱,吸引有艺术创作意愿,追求生活品质的成年人进行艺术创作体验。虽然这一活动相比于其他休闲活动来说,普及率尚不高,但毕竟代表了未来社会美术教育的大趋势。
  多方合力推进美育工作
  中国的美术教育活动长期局限于学校。曾经较为科学的条块分割体系和专业化分工,在当今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开始逐渐暴露局限性。文化艺术的需求开始由内而外、自下而上地显露。如今的父母常常会遇到这种问题,“我的孩子很喜欢画画,但是我却对此一窍不通,不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实际上,家长潜在的艺术需求也在逐渐激发,原本美术教育中的“儿童本位”逐渐演变为“家庭本位”。家长群体的美术教育也是社会美育的当务之急。尤其女性家长在家庭生活,特别是代际沟通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应该引起社会对这个群体美术教育的重视,给予她们更多学习机会和空间。
  虽然说属于艺术领域的美术教育,相比于自然科学教育而言,标准更加灵活自由,但仍旧需要具有权威性的作品和机构进行引导。博物馆、美术馆作为具有公共性的机构,一直以来是美术教育的重要阵地。自20世纪7、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开始普遍注重藏品的公众教育、公众普及和公众可接触功能。馆藏品不仅仅是专业内部的权威性、完整性,还需注重以何种方法同公众产生联系,生产出高质量、可理解的艺术知识。因而可以说。社会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博物馆、美术馆馆藏机构展品有效利用。
  整合资源,在大教育背景下提升社会美育水平
  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的互补衔接,才能打通从学校美术教育到社会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到非专业美术教育的飞跃。同时有效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既有艺术文化资源,真正找到解决美术教育的诸多挑战。具体而言,家庭教育可看作是是美术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可看作是培养专业从业人员,以及培养受教育者基本艺术素养的环节,而多样化、个性化的社会美术教育则是为个体人的艺术创作、审美能力提供进一步提升的舞台。其中的博物馆、美术馆不仅是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也是引导公众走进艺术的权威性场所。
  大教育实质上是全民的终身教育,即以学习化社会为背景,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为基础,以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化为模式的教育。笔者期望,在大教育背景和美术大众化趋势下,通过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使各层次的人群根据其个性特征进行针对化的艺术学习。以建立完善、成熟的中国美术教育体系。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美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教育部高师课改项目核心专家)

转载请注明:中国艺术设计考研信息网,感谢您的阅读。

0

  • 上一篇:教育部: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等封建糟粕
  • 下一篇:把握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