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音乐家张曙
新安江畔有个山明水秀的柔川村,古往今来,孕育培养出不少值得后人颂扬的知名人物,我国著名的革命音乐家张曙就诞生在这里。1908年,张曙出生在柔川村一个普通人家,乳名“五喜”。父亲张瑞祥是浙江衢州一家当铺的伙计,精明能干。母亲是位贤惠善良、知书达理的徽商妇,对童年的张曙影响很大。
他从母亲那里,听到了许多优美动人的徽州民间传说,也学会了许多悠扬动听的民歌民谣……那些扬善惩恶的故事,那些情趣盎然的歌谣,深深地打动了童年张曙纯洁的心,使他从小就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他常常帮助老人背柴担水,用零花钱资助穷困的同学,乡亲们都夸他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张曙5岁时,就对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母亲教唱的民歌、村野飘荡的旋律,还有古戏台上不时奏响的吹打乐,无不熏陶着童年的张曙。当年,村里有个孩子们组成的“唱灯班”,逢年过节都要集中在一处演徽戏、唱民歌……小张曙自然是唱灯班最热心的“票友”。时间长了,负责唱灯班的张树滋老先生发现张曙很有音乐天赋,于是破格吸收了这个5岁的小五喜,手把手地教他曲谱,教他唱段,教他演奏胡琴、三弦和竹笛。
小五喜如鱼得水,如雁行空,在唱灯班里,以其超凡的音乐天资,很快就成了出类拔萃的多面手。8岁时,已是吹拉弹唱演样样在行。逢年过节,他和小伙伴们一起背起乐器、道具到四邻八乡去演出。有一次,外地来的徽戏班在村里的古戏台演出。戏演到一半,突然主胡断了一根弦,琴师一时慌了手脚,台下响起一片倒彩声。小五喜从容上台,接过独弦琴继续伴奏,赢得台上台下一片掌声,“小五喜独弦救台”的故事,至今仍在柔川村民中传颂。在柔川,张曙不但学会了许多徽戏、目连戏以及大量的民歌、民乐,而且掌握了京胡、二胡、三弦、月琴、扬琴、笛、笙、箫、唢呐等民族器乐和民间打击乐的演奏技巧,此外,还收集了大量的徽州民谱乐章。
1923年,15岁的张曙随父亲前往衢州求学,在入学统考时,他以总分第一名列榜首,成为浙江省立八中的高材生。在帝国主义列强意欲瓜分中国的严峻关头,该校一批进步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救国的思想教育,这对张曙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他的作文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虑。每逢寒暑假,他返回柔川,总是满腔热情地辅导和参加村里的民俗演唱活动,并到母校教唱《满江红》《木兰辞》等爱国歌曲。
1926年,18岁的张曙中学毕业,报考了上海艺术大学的音乐系,师从田汉大师,并参加了田汉领导的“南国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音乐和戏剧活动中,他们成了紧密合作的良师益友从此,张曙正式开始了他的革命音乐生涯。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他用音乐这一武器冲锋陷阵,百折不回。为了革命,他曾两度被捕,身陷囹圄,临危不惧;为了革命,他曾多次组织音乐协会,身先士卒,英勇斗争;为了革命,他曾多次辗转战区,不顾安危,顺强战斗…
张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高产作曲家。他一生创作的200多首歌曲,唤起亿万中国民众的抗日勇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我国革命音乐史上一笔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保卫国土》、《赶豺狼》、《卢沟问答》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的歌曲,在音调上富有民族特色,听起来亲切感人,这与他从小喜爱徽戏、民歌,后来又着意研究了昆曲、京戏和大鼓分不开。
如《丈夫去当兵》这支歌,他就运用了戏曲和说唱音乐的表现手法,使五声音阶的曲调和劳动群众的生活语言巧妙结合。以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和充满革命激情的旋律,反映时代的主题,唱出人民的心声,这是张曙歌曲的又一特色。在那国难深重的历史时期,他以其卓越的作品、动人的歌喉和突出的组织才能,成为与聂耳、冼星海齐名的革命音乐家。
1938年12月24日,年仅30岁的张曙在广西桂林遭日寇飞机轰炸,不幸牺牲。“身随烟共灭,曲与日同辉”。1940年在重庆文艺界追悼张曙的集会上,周恩来同志致悼词说:“张曙先生之可贵,在于他和聂耳同为文化战线的两员猛将。
对全民抗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功绩是永远永远不可磨灭的。”郭沫若还写诗赞他:“九歌传四海,一死足千秋。”
集珠算之大成的数学家程大位
程大位(1533~1606年),屯溪前园村人,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数学家,一代珠算大师。
程大位自幼聪明好学,尤喜数学。年幼时随父亲外出经商,有感于当时采用的筹码计数法很不方便,立志要编一部简用数学著作。他曾遍访当时数学名家和珠算能手,同时博览古籍中有关珠算的书籍,潜心研读,获得了渊博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40岁弃商回家,博采众长,埋头研究数学,终于集珠算之大成,著有《算法统宗》17卷,这本书成为我国历代珠算典籍中的皇皇巨著。
《算法统宗》不但总结了珠算的加减乘除法,而且第一次记述了珠算开方法。在列举各种计算方法的同时,他还指出最方便的计算方法。
他认为乘法以留头乘为最好,除法以归除法为最好,开方法以商除法为最好,这些运用方便、计算准确的方法,至今仍是人们常用的珠算计算法。《算法统宗》继承和推广了我国古代数学口诀法的应用。书里有许多计算方法的口诀,熟读这些口诀便能迅速地求出答案。由于有实用价值,所以很多口诀一直沿用到今天,如现在珠算除法的《九归歌》,“二一添作五,逢二进一十……”《算法统宗》是当时珠算著作中最好的一部,它实用、简便,并确定了算盘的样式。《中国数学简史》一书中这样评价:“在中国古代数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算法统宗》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从流传的长久、广泛和深人来讲,都是任何其他数学著作所不能与之相比的。”它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18世纪以前,就已传入日本、东南亚和欧洲。
但成就卓越的程大位因出身商贾、未入仕途,明清正史竟毫无记载。
如今,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珠算大师已名扬世界,程大位的名字伴随着珍贵的文化遗产—算盘与珠算永远地载入史册,永垂千秋。
黄山市在屯溪建有中国唯一的一座珠算资料馆,与程大位故居近在咫尺,珠联璧合,供人瞻仰和参观。馆内有程大位塑像及其生平简介、诗词楹联,还有丰富的史料。最引人瞩目的是算具,有通用类、专用类、工艺类、革新类、外国类和其他类等,汇集珍藏了古今中外各种算盘300多种,除众多的传统木质算盘外,还有金、银、铜、锡、玉、象牙、海珠、珍珠等质地的算盘。最长的算盘如人高,最小的一具是比指甲还小镶有宝石的银制戒指算盘。还有附计算器的辅助算盘。干姿百态,琳琅满目。这个神奇的算盘世界,令人叹为观止。
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古代计算机”。而在进入电脑的时代之后,算盘的启迪智力和教育功能却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李政道博士说过:“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这就是到现在还在全国通用的算盘。”周总理早就指示说:“要告诉下边,不要把算盘丢掉。”现在可以告慰周总理的是,中国的算盘没有丢,还在应用,小学都开设珠算课。笔算、珠算、口算教学实验已走向世界,珠算已成为联系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