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道锋
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960万平方公里土地,近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五千年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美德,讲求吃苦耐劳、谦虚谨慎、谦敬礼让和诚实守信的文明形象,自古有“东方礼仪之邦”的美誉。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文明历史是多么的辉煌灿烂,这是何等的荣耀,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自豪。可是,我们守着这么富有的精神宝藏,却往往忽视了应有的传统学习和教育传承。我们这里从欣赏音乐会礼仪谈起。
由音乐会礼仪不难想到“身边文明”。古典音乐演出进入中国百姓视野的时间不长,可随着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老百姓进入音乐厅欣赏古典音乐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在音乐会现场往往可以看到,有不少观众不是安静地从头听到尾的,无论音乐会在豪华剧院里还是在学校的音乐厅,或是在露天广场上,所到之处情形往往大体上是一样的,甚至变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请看这些:着装随意;音乐会迟到,迟到后进音乐厅随意走动找座位;只管带孩子进音乐厅而不去教育和引导孩子去欣赏音乐,在音乐厅喧哗并随便出入;音乐会演出中途随便退场;拍照时使用闪光灯;有的手机没有设在静音上,在音乐会现场使用手机通话等。有人将音乐会礼仪的有失规范,和随意闯红绿灯,公共场合喧哗,随手扔垃圾等这些现象,讽之为当下中国“现代文明”的一端。当然,这样的说法虽夸大其词,不过,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水平在飞速提高,综合国力在跨越式提升,可部分群众的美德、公德意识可能没有同步提升。如果我们引为自豪的美德、公德与世界上的物种一般,在悄无声息地消减,那的确是非常可惜的。因为在一些人眼里,这些陋习是再正常不过的习惯了,甚至有批评之声也难以引起大家共鸣,这是令人忧心的。
由音乐会礼仪想到学校素质教育。我们急切需要从幼儿园开始,专门开设含有欣赏音乐会基本礼仪的礼仪学这门课,将素质教育从小抓起。因为素质教育与人的成长是协调发展的,必须从小来体会认识和引导教育。我们将礼仪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去重视和学习,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逐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但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从小往往很少能有类似的学习空间和感知、体悟。比如:在音乐会进行过程中,有的家长带着孩子理直气壮、大摇大摆地进入音乐厅,进而随便走动去寻找座位,完全如入无人之境。这样“以身示范”的教育方式,怎么会让孩子的人文修养得到提升呢?说到这里,需要解决的是,我们要坚持“立足身边、从小事做起”的原则,真正使我们所大力倡导的德智体美劳的培养理念得以健全,补好德育教育这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目前这些个别有失文明、不顾公德的现象,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水平和体系还存有缺失。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更好地加强国民关于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的系统性、持续性教育,做好相关的课程修订工作,提供从幼儿园以至中高等教育的教学平台。而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从习惯养成上去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保障国民充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摒弃那些不文明、不可取的行为习惯。
由欣赏音乐会礼仪想到家庭素质教育。家长在孩子好习惯养成过程中,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是家庭素质教育的引导和养成特点。说个实例:我们在观看音乐会时,往往看到孩子在走廊跑来跑去,大声喧哗,还有的在座位上吃东西。类似这些现象出现的时候,往往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多次提醒孩子和家长,竟没有得到家长的回应。殊不知,这恰恰是引导和教育孩子学习体悟音乐会礼仪的最佳时机,可实际上就这样白白把机会浪费掉了。我们的家庭教育功能在哪里?不应该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置若罔闻。所以说,家庭教育的实践锻炼,强调的是高素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监督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强化学校素质教育的效果,弥补学校素质教育的不足。因为,孩子长大成人后,这点点滴滴的礼仪素养都将在学习、生活、家庭、工作中体现出来,也将成为一个人素养、形象、文明、成熟的标志。
由欣赏音乐会礼仪想到社会层面的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形象和国民形象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指标。并且,高素质的国民将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强大潜力所在,更是一种难以替代的生产力。国民的素质教育应该从幼儿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可以看到,不仅仅是欣赏音乐会礼仪能体现国民素质,方方面面都能体现。政府现在也已经开始下大力气,更多地在做一些国民礼仪素质的普及以及教育工作。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而孩子的未来在于教育。世界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期在2岁半—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所以,儿童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培养优异的品德精神。因为,这种好习惯的形成和德育教育的培养,将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全社会有义务有责任来为孩子的素质教育提供更多便利和条件。
由以上感悟可知,我们在进行德育、美育教育的同时,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我们要发挥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齐抓共管,引导和教育学生落实好德育、美育教育。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一样,都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是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基本道德规范,对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理解、互助,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将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音乐教育博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