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本网记者 胡子轩/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胡子轩)近几十年来,科学与艺术领域里发生的高速发展和深度变革,促使它们在多个层次上发生了交叉和融合。纵观当下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多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机等领域,此领域的发展均涉及“科学与艺术”的融合。11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与四川美术学院承办的“反思?互动?创新——2018第二届‘科学与艺术’”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李锋编审、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教授、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教授、中国科学院刘嘉麒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论坛开幕式由科学出版社副总经理陈亮先生主持。
本次论坛主题为“反思?互动?创新”,议题涵盖科学透视艺术;艺术助力科学传播;科学与艺术融合发展现状的反思;艺术与科技创新方法论等。在主题报告环节,共有15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教授发表了题为《科技时代的艺术教育》的演讲,他从艺术与科技的当代关系、科学素养与人文教育、艺术家的科学思维和作品中的艺科之道三个方面出发,结合四川美术学院近几年在艺术与科技实践方面的探索,对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实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VR/AR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科技的发展给艺术带来了诸多可能。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周明全教授的主题报告《VR/AR:科学、艺术与工程》详细阐述了科学与艺术、技术与美学相结合中美的表现和美的体验。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常志刚教授在主题为《媒体建筑:未来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的演讲中,从城市与场所、建筑与空间的关系切入,结合大量的案例以及个人的实践经验,深入讨论了媒体建筑对于空间、场所等概念的打破与重新界定。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丁方教授的主题报告《艺术小镇与文化科技创新》提出,“以‘博物馆综合体’为小镇首选内容,博物馆小镇化与小镇博物馆化,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发展思路。并分享了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背景下,如何将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科研创作与教学相结合的宝贵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洁教授在题为《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设计》的演讲中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它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认为人工智能将会为艺术和设计的创新带来无限的可能。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鹏教授在主题报告《天体油画的起源与现状》中,通过介绍大量的作品,分享了他的创作团队如何通过油画这种特殊的媒介来表达艺术家眼中对“天体”的理解。这其中离不开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等科学理念的对接和辅助。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蔡新元教授在主题报告《设计的进化》中提出设计的“革命已来”的概念。他认为,当重大技术发生变革时,设计就会产生一次变革。高速的社会发展和美好生活的需求和设计学科建设的落后之间的矛盾,是当前设计教育的主要矛盾。
科技部引智司科普处邱成利处长的发言主题为《促进科学艺术融合,提高作品科技含量》。他从四个方面对促进科学和技术融合做了深入探讨,目标是要提高所有作品的科技含量,并从科普的角度强调了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叶风副教授在题为《纪录、虚拟与体验——数字媒体叙事的设计》的演讲中,分享了如何在数字媒体时代对叙事的思考。他认为,与想象所在的历史世界与当下环境的连接,我们叙事的媒介、设备或新形成的语言就变成了重要的学问,这种学问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这样我们可以对历史、对未来进行叙事。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教授在题为《智能媒体与虚拟现实科研与教学应用》的报告中,介绍了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理念,分析在汽车交互方面如何将智能化与设计相整合,如何利用新媒体的手段做测试的评价。
古今中外的很多艺术家都讨论过科学的问题。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负责人邵晓峰教授在题为《艺术家的科学思考》的发言中,分析了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对科学和艺术的理解与看法,并对当代艺术家的科学与艺术观进行了探讨。
数学与艺术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数学和艺术的思维方式有哪些不同之处?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梁进教授在题为《名画中的数学密码》的主题报告中,以数学的独特视角观察艺术作品,并解读世界名画中那些神秘的数学密码,为艺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江学者徐迎庆教授在题为《学科交叉与设计创新》的演讲中,以清华大学未来试验室为例,介绍了他在交叉学科领域所做的研究和新的尝试。他希望突破学科壁垒开展跨学科的交流和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对人类认知、互动、逻辑产生变革,促进人机物融合社会发展。
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俞坚教授在主题报告《艺术与科技交汇的千高原》中,通过讨论艺术与科学的交汇问题,重点关注两个话题。一是对“艺术与科学”双方在未来世界或者未知领域存在交织的探索和理解;二是关注生活之用,即是在现实应用领域如何将艺术和科学结合在一起。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钮建伟副教授先生的发言主题是《基于动作捕捉的虚拟偶像生成》。他认为,以洛天依为代表的虚拟偶像正在流行,而动作捕捉正是虚拟偶像生成的关键手段。与此同时,动作捕捉与艺术教育、影视娱乐等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到:“未来已来”!
在精彩的主论坛后,还进行了两场激烈的分论坛讨论。两个分论坛的主题分别是:“科学与艺术的融通研究与人才培养”和“促进科学与艺术的融通,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提高。只有打破学科教育之间的壁垒,以一种综合性的、开放性的方式培养学生,才能让他们在学科之间的交融与互动中寻找自身的价值,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
在本次论坛中,各艺术学院代表与科学家就如何在新时代促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与共生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沟通,并达成了未来继续深化合作的意向。与会学者认为,本次论坛的召开为科学界与艺术界的联系和交流搭建了平台,为进一步推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国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助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