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少年”张宸源:初心识音韵 古琴意幽远
2022-01-09
张宸源,17岁,云南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古琴洞箫专业在读。师从于云南青年古琴家、昆明西山琴馆馆主何子珺老师,习琴11年。立志做一个古琴文化传播者。
//5岁男孩与古琴不期而遇//
楼上飘出的幽幽古韵,狠狠砸中了5岁半张宸源的心,他静静侧耳倾听,空灵高谷的韵律就像一束美妙的光,刹那间填满了他的心房。那是少年与古琴不期而遇的瞬间,那一刻,他眼睛里跳跃的光和满心的欢喜,似乎都在诉说着这场美好的邂逅。5岁半的孩子,当时并不知道能发出如此古朴、旷远声音的乐器是什么,但他内心已经认定了这种悠远高谷之音。走近,看到古琴的那一刻,他满心好奇,并确定自己要学习古琴。这就是张宸源与古琴的结缘之旅。
“选择了就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妈妈说。宸源认真地点了点头。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妈妈找遍了整个昆明城,想为儿子觅一良师,但一直没有好消息。“我们要求不高,只想找一个专业过硬,同时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师,但找了大半年终究没有找到。”妈妈说着,皱了皱眉。或许是机缘巧合,一天,妈妈看到了一篇“博客”,是西山琴馆馆主何子珺的博客,妈妈认真地研读着馆主的每一个字,仔细品着馆主文字后面的思想,再加上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装潢,母子俩当即决定,拜师西山琴馆馆主学琴。
西山琴馆馆主何子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先后师从于云南古琴名师金治中先生,著名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虞山吴派嫡传大师吴文光先生,深得虞山吴派之裨益,加之悉心向同门学习,使得她的琴风细腻圆润、气韵生动。就这样,张宸源顺利拜师何子珺老师,学习虞山吴派古琴。
//文化与琴之雅韵和鸣//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之他本身天赋异于常人,张宸源在古琴学习路上,并没有吃太多苦头。当他两岁多的时候,妈妈便为他读《四书》《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闲暇之余以西方古典交响乐给他“磨耳朵”。在博大精深的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张宸源淡淡地说,“学习贵在专注和用心,如果足够专注和用心,每天也不必练琴多达七八个小时。
习琴8年,已经有了古琴“童子功”的张宸源在14岁的时候大胆地迈出了属于他自己人生旅途的重要一步。
2019年3月9日晚七点半,源音古琴雅集在昆明市盐隆祠举办,14岁的少年身穿白色汉服,缓步上台。松沉低缓、沉静旷远的古琴音乐响起,台下200余名琴友的神经,被台上少年的琴音深深吸引着,如痴如醉。初听“弦与指合”,手指在琴弦上熟练地跳动着,琴声像清澈的溪水从他指尖流出,流过山坡、流进草地,婉转悠扬在原野上飘荡……细品“指与音合”,曲中意蕴、内涵随着音律一点点渗出。一个琴人要表现古琴的内涵,不仅需要琴技的沉淀,更重要的是琴人的灵气和文化修养,14岁少年能够到达古琴的第二重境界,让人不禁为之震撼。
两年后的今天,说起这场个人音乐会,张宸源说出了他的心路历程,一开始是紧张忐忑,8首曲子弹罢,如释重负,仿佛步伐都轻快了起来。
14岁便成功举办了一场古琴独奏音乐会,截至目前,在云南业内来尚属第一人,张宸源获得了很多知音。
《长亭怨慢》
有如今的本领,离不开张宸源自己的专注和努力,离不开妈妈十数年如一日的陪伴,更离不开恩师的倾囊相授,张宸源表示,“小小年纪有勇气去开个人音乐会,离不开恩师的悉心教导。记得那个时候,春节期间老师还抽空带我练琴,给我指点。”不善言语、惜字如金的张宸源,在说到自己老师的时候,话多了起来。
追梦路上,张宸源对自己的要求是苛刻的。2019年,张宸源走进了华东交大孔目湖国乐学院学习深造了一年,这一年,让他琴技、琴艺提升的同时,也拓宽了视野,看到了与他人的差距。
17岁的张宸源,安静少言,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着。走近他,你在惊叹于他琴技的同时,更会为他的文化修养所折服。当同龄人在没日没夜打游戏的时候,他却过上了左手书卷右手瑶琴的生活。《左传》《春秋》《鬼谷子》《老子》是他最近在看的书,“这些书里面有大智慧”,他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张宸源最喜欢的《老子》一书的开篇,他说,这些经典里面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滋养了他,让他始终保持着清醒。
//胸中吐万仗长虹//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古琴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其音淡、声稀,琴意得之于弦外,深受历代文人喜爱。白居易这首《船夜援琴》将抚琴人自得其乐的从容描绘得淋漓尽致。
而习琴11年的张宸源最喜欢的古琴曲是《渔樵问答》。近代《琴学初津》说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张宸源之所以喜欢《渔樵问答》,定然“有山林之想”,还有对隐士心中豪情的无限神往。《渔樵问答》一曲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这种境界令人叹服,然古往今来几人能够?虽向往之,实不能也。这也是为何张宸源自己弹自己听都会有心动的感觉。妈妈透露,“他在弹奏《渔樵问答》的时候,他能将隐士心中的豪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渔樵问答》
自由、安稳的隐逸生活是张宸源最为向往的,而张宸源的日常就是喝茶、看书、抚琴、吹箫。闲时临窗而望,琴音袅袅,一盏清茶,一缕暖风,于心的原野上种竹修篱,确是岁月静好,流水光阴了。
他于弹琴技艺,丝毫不敢懈怠,每天都在与自己“切磋”,并积极面向社会普及古琴艺术,希望更多人听到古琴的古朴、清微、旷远、苍茫,体会到它的境界之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