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展演与活动 > 才艺成长大舞台

【迎春才艺大展播】内蒙古草原深处的音乐课堂

2019-02-03

  小羊羔围绕着正在弹琴的蒙古族少年。
  八月的鄂托克草原像一幅恬静的风景画,如茵的绿草绵延至天边。清脆的乐曲声从蒙古包中传出来,为草原增添了一抹律动。
  蒙古包内,几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蒙古族小学的孩子正在练习大正琴。12岁的乌达木和达妮斯学琴已有2年多,正在为年纪较小的孩子们做示范。7岁的巴音图和阿其图汗3天前才来到这里,在乌达木弹琴时目不转睛地盯着琴键看。
  这个位于内蒙古西部草原深处的蒙古包,已成为当地蒙古族孩子们的音乐课堂。暑假期间,每天有近20名学生前来学习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演奏法。

  芒来巴特尔指导学生们演奏。
  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形成于成吉思汗时期,常以蒙古三弦、四胡、扬琴和笛子伴奏,因为篇幅短小、节奏明朗欢快,在鄂尔多斯地区广为传唱。鄂尔多斯短调民歌记录了蒙古族800多年来的历史与生活,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9岁的芒来巴特尔是草原音乐课堂的创办者。他说:“短调民歌数百年来靠着口耳相传,从我出生时起,姥姥和母亲就唱给我听,我跟着学会了300多首民歌。”
  随着流行音乐的盛行,蒙古族青少年对传统的鄂尔多斯短调民歌越来越陌生。芒来巴特尔发现这个现象后,于2012年成立音乐课堂,向牧民和中小学生普及传统的蒙古族音乐。
  在芒来巴特尔的音乐课堂上,大正琴是学生们要学习的第一件乐器,大正琴构造简单、容易演奏,被他选作入门的乐器。芒来巴特尔认为,用大正琴培养乐感,再练习别的乐器就能把握好音准。
  芒来巴特尔7岁开始学弹大正琴,现在他家的墙上还挂着一把制作于1949年的古老大正琴,这把琴陪伴他度过了最初的学琴时光。现在他和学生们使用的大正琴更小巧轻便,还能插音箱演奏。

  蒙古族少年正在演奏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曲目。
  虽然乐器日益现代化,但教学方式还是上百年前流传下来的老传统。上课时,芒来巴特尔和学生们相对而坐,他反复演奏,学生们通过一遍遍地聆听记住曲谱,再模仿出来。芒来巴特尔笑称自己是“不靠谱”的音乐老师,“跟着谱子学,容易被谱子限制,摆脱了曲谱能够自己创新,民歌就是常变常新的。”
  草原音乐课堂不仅在蒙古包中进行,还走进了鄂托克旗蒙古族小学,成为学校每周一次的兴趣课。通过对坐弹琴的方式,学生们一年可以学会3首短调民歌的演奏法,学习两三年后,就可以从大正琴过渡到学蒙古三弦了,这是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伴奏乐器“四大件”之一。
  《乌仁堂奈》是芒来巴特尔最喜欢的民歌。“这是一首歌颂蒙古马的歌,我特别喜欢马。”他还用这个名字作为自己创建的草原音乐课堂微信群的群名。有许多牧民想和芒来巴特尔学习短调民歌,但由于距离遥远,他们无法到芒来巴特尔家上课,芒来巴特尔就想到通过视频教学。
  2017年4月,他开始在微信群中发布小视频进行教学,第一堂课就是学《乌仁堂奈》。他每个月在微信群中发布9个小视频课程,至今已持续了16个月。
  历史悠久的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如今重焕生机,欢快的曲调飘出蒙古包音乐课堂,在鄂托克草原各处回响。
 
 
  专家点评团:朱则平、徐航、吴斌、方群力、张海彬、郑常昆、杨瑞杰、钱富民、林日晖


0

  • 上一篇:【迎春才艺大展播】唱出美好歌声,丰富多彩童年
  • 下一篇:【迎春才艺大展播】一起来看 “音乐民工组合”和00后孩子爱上合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