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戏逍堂戏剧工作坊在其即将启动的大型院线计划中吸引到一笔大型风险投资,与此同时,京城其余几家初具品牌价值的戏剧工作室也正在和各方资本接触中。而反观近几年热钱涌入话剧产业带来的无序竞争,业内人士如何看待此轮风险投资?
引入风投直营院线
“量产话剧,并将其工业化。”一直是戏逍堂的目标。从成立之初,戏逍堂就一直想引进风险投资。“资本界的认可并不代表你有多么强大,而是代表这种商业模式真的能行得通,这是最大的意义。”戏逍堂戏剧工作坊运营总监袁子航说,“2006年我们的融资计划就开始了,2007年接触过一些小的投资,目前引入的这笔风险投资是2010年底开始接洽的。”之前的融资计划因为投资方与戏逍堂理念不合或因投资金额较小都被戏逍堂拒绝了。“这次投资方有官方背景,也是国内最大的基金组织机构,恰好他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理念和我们基本相符,谈判过程非常轻松,双方就达成了合作意向。”袁子航说。
此次借力风险投资,戏逍堂将改变以版权联盟方式输出话剧产品的状况,对在建和拟建剧院实行直营。“以前,我们主要依靠版权加盟的方式,把戏逍堂出品的戏剧交给外地演出商操作,但加盟的合作形式松散,对演出商难以控制,引进风险投资后,我们会改变运作模式。”袁子航说。
6年之间,戏逍堂沉淀了30部剧目的版权,话剧的生产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但在话剧的生产层面建立统一的标准比较难,所以我们转变为建立院线中心管理制。”袁子航说。戏逍堂计划首先在院线方面形成一个固定标准,包括位置、设备、折损率等,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下游的客户分析,形成统一标准再寻找上游产品。
戏逍堂计划3年内在全国建设100家剧场,今年先行启动第一期11家剧场。“就像我们院线的名称——戏逍堂巨像戏剧艺术院线一样,我们会针对不同的终端需求建立不同风格的院线,比如,位于国贸的柏拉图实验剧场,定位于都市爱情剧;位于蓝色港湾的约翰列侬剧场,则定位于文艺气息比较浓的剧目。”
剧场院线建起后,戏逍堂将从设施采购、设计包装、制作过程、宣传营销、客户终端服务等方面尝试新的探索。“这种模式在全国是首创,我们会尝试不同的方式建成完整的制作体系。”为此,戏逍堂更新人员配备,两位MBA、多位地产老总、一批业内精英让戏逍堂的底气很足。“我们的团队在戏剧行业可能不是顶尖的,但在运营方面是顶尖的。”袁子航说。
吸引风投不能冒进
戏逍堂成为北京话剧界和风投联姻的第一例,其他戏剧品牌是否也有引进风险投资的打算,仍属于微利行业的话剧如何赢得风险投资的青睐?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策划中心策划总监刘铁钢表示,目前国话更多关注的是戏剧的品质和内容。
繁星戏剧村董事长樊星表示,他们也将在全国建立戏剧院线,同时希望能引进合适的风险投资。
盟邦戏剧联盟总经理车向蓝称,他们对于吸引风险投资并不着急,目前的工作重点还是做观众愿意接受的戏。“我认为,投资人必须有一种觉悟才有可能介入话剧产业。如果话剧纯商业化就没有戏剧的魅力了,所以我们必须坚守这块神圣的领地。”车向蓝说。以前有很多投资方与盟邦戏剧联盟接洽过,但最终被他们拒绝了。车向蓝说:“如果不能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做戏剧,只能做如商业大片一样的剧目,我们就会让观众失望。”
北京典雅文化是一家由演出经纪拓展到原创生产领域的公司,他们想把自己的剧目做得更完善一些,形成良好的运营模式,再引进风险投资。“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发展思路和道路,资本是文化产业的助推器,但我认为内容生产是第一位的,目前我们考虑的是拥有自主品牌的话剧资源。”北京典雅文化总经理李典说。
以话剧演出为主体的大隐院线的投资人和运营管理方,北京贯辰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艺术总监朱明明认为,未来文化产业方面的风险投资会越来越多,但投资方到底会投向哪个方面,大家还在观望。“各路投资进入话剧产业是一件好事,经过风险投资,话剧产业的运营过程会越来越科学化、规模化,但话剧社吸引投资不能冒进,话剧工作室的剧目质量要有保证,运作团队要有实力,要拥有长期演出的保留剧目,只有这样才能吸引风险投资。”朱明明说,“现在小的话剧社要朝着做品牌的方向努力,比如开心麻花,他们现在除了继续加强既有的‘戏剧贺岁档’品牌,也在通过跟剧场的合作保持全年演出的状态。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个方向是对的,剧目一定要经得起推敲,比如《向上走向下走》这个剧一直在演,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风险投资是一把双刃剑
去年底,话剧演出出现井喷,很多戏同时上演,剧场也都利用起来了。“但如果了解实际情况,大家就会发现,其中80%左右的剧目品质还是比较差的,是经不起推敲的。”朱明明说。
“从2006年到现在有大量的资本流向戏剧市场,却并没有把观众培养起来,反而让观众更加挑剔,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袁子航说。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羊驰认为,风险投资进入话剧市场会对话剧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小剧场都在各自为战,没有把剧场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模式结合起来。”他说,资本进入可能会把小剧场戏剧版权交易、剧场院线的产业经营等有力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单凭一个戏剧人或一个剧场来吸引风险投资,目前来说还很困难,只有通过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化产业投资人的共同推动,才能最终使话剧产业成熟起来。
上海闵行区戏剧工作者协会会长、戏剧导演臧宁贝认为,风险投资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目前还没有风险投资进入上海的戏剧界,但他认为,话剧行业需要资金支持。有资金注入可以打造更多精品,形成良性循环,但不是用来打造硬件环境。“在国外,音乐剧的产业链是存在的,但在戏剧的发展中,政府会采取很明确的态度:小剧场不可能挣钱,民间的投资是用来作为基金用的,而不是用来扩张用的。”臧宁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