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产业

音乐学院应成为中国音乐剧成长摇篮

2011-07-24

  随着音乐剧《蝶》、《金沙》、《凭什么爱你》在国内的上演,国内音乐剧市场似乎开始萌芽了。

  但仅管如此,国内的众多城市剧团对音乐剧仍然是避而远之,不敢碰它,因为碰不起!因为如果想要确保音乐剧的演出质量,必要的演员阵容是要保证的。而国内普通城市的表演团体,近些年来一直被作为城市财政压缩开资的对象。如果为某一次音乐剧的演出,而招进必须的人才,演出市场打不开怎么办?在国内省级表演院团也普遍不景气的情况,哪个城市财政愿意将好不容易通过这些年卸掉的剧团包袱再重新背起来呢?城市剧团的表演人才应该象流动的水一样永远新鲜,保持活力。可如今哪个城市剧团能够如此呢?

  两会期间,看到一些国家级院团的院长们诉说,目前国家级院团的每年的财政投入才只有几十万,人头费都困难,根本无法进行必要的人才引进。

  那么发展中国音乐剧的历史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呢?因我身在音乐学院,所以我非常清楚地了解,国内每年最年轻、最具活力、最优秀的音乐演奏与表演人才会走进音乐学院,如同永远会增加流量的浩荡大江,使中国音乐的长河更加的激荡!

  这里无异是孕育中国音乐剧的最佳土壤!

  要促进中国音乐剧的成长,在今天有三件事必须要做:一是要探索一种投资体制模式,以促进产出更多的国产音乐剧。无论是国家投资还是财团投资,搞音乐剧就是要有钱,没有钱是搞不出优秀的音乐剧的;二是完成演出体制的建设;三是要培育中国音乐剧的市场。这三件事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既然中央已经将文化发展,提到了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高度,就没有道理不将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摆上位置。

  说国内音乐学院在中国音乐剧成长中应该成为重要角色,恰恰是因为音乐学院在促进中国音乐剧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国内音乐学院可以成为最优秀、而且演出成本最低的演出单位。众所周知,国内音乐学院都设有声乐、器乐、舞蹈等等音乐剧演出所必须的各种专业学科,这里汇聚着最年轻、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的人才,拥有最完善的排演大厅和舞台、音乐工作室等等,这些都是国内普通省级表演院团所无法比拟的。因为手中有一个音乐剧剧本的缘故,我曾与几个剧团进行过接触,了解到国内许多表演团体,都因为每年的演出不足,而财力不支,(养活人都困难),而一旦有演出时,又因为人才短缺,而手足无措。

  而由音乐学院的学生演出某个剧目的话,第一,各门类的优秀人才可以优中选优地挑着用,第二,也不用考虑排练补助费和演出费的问题,从排练到演出,都可以在无成本状态下完成。而且是既无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交纳问题,也不存在劳资纠纷,收获的只是质量优秀的演出剧目,和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有了最好的舞台实践。

  其次,国内音乐学院如果能不断有音乐剧的演出,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与艺术实践的结合,真正实现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目标。

  音乐学院与普通高校的音乐艺术类专业不同,它是为培养艺术表演人才而存在的。而目前的状况是,在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局限在琴房、练功房里练琴、练声、练功,几乎所有的表演都是对着镜子,演给自己看,想象着自己是《蝴蝶妇人》、或是克莱德曼,作曲系的学生所写的东西只能是作业,最可怜的是指挥专业的学生,只能是对着墙比划,闭上眼睛在想象中指挥着自己的一支乐队,结果睁开眼睛一看,发现墙上只趴着只蜘蛛(多让人郁闷的场面啊)。偶尔有人能去参加各种音乐比赛,是唯一的舞台实践。艺术教育与艺术实践相脱节,学生从学校毕业,似乎是才艺满腑,但走上社会才发现,自己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动手能力、甚至是在应付一项最基础工作时,都会表现的手足无措,这些到底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们教育存在的问题呢?

  音乐剧的演出,需要各个门类的音乐表演人才,如果国内的音乐学院能进入这一领域,目前音乐学院所设专业的学生,都将在音乐剧舞台上找到自己的实践机会,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教学格局,使艺术教育与艺术实践最密切地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很快地就应用到舞台上。

  音乐学院的学生就应该有两个课堂:一个在教室里,另一个在舞台上!不妨试想一下,一边不断地学习,一边不断地从事舞台实践,将使多少艺术类学生在毕业之时,便成为其成才之日。

  这不正是我们的艺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吗?而且,优秀舞台剧的产生,是要经过在舞台上不断实践、打磨才能完成的。由音乐学院的学生来不断推出和打磨新的音乐剧,然后使其成为中国音乐剧的经典,也是促进中国音乐剧发展最为经济的方式。

  最后一个问题,是投资与回报问题。不久前,从报道中看到,北京的一家叫《松雷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的集团,创办了一家“中国松雷•蝶之舞音乐剧剧团”,称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音乐剧创作、演出以及经营的团体。公司已投入巨资建造了中国首座音乐剧产业基地,基地拥有国际水准的阳光排演大厅、音乐工作室、专业录音棚、声乐教室、琴房以及国际五星级温泉商务酒店、演员公寓、演员食堂、健身房等一应相配套的设施。这家公司投资6000万打造了国内首部大制作的音乐剧《蝶》。

  看完这个消息之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家公司的“中国首座音乐剧产业基地”要花多少钱呢?他们的专业音乐剧剧团,每年会有多少场演出哪?每年养一个剧团需要多少钱,又养“基地”,又养人有投入产出比吗?如果象松雷集团这样的企业有意促进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投资音乐学院演出音乐剧,既不养基地,也不养人,从投资回报率来讲会不会更划算呢?而且如果这样做的话,投资企业是双重贡献:一是对中国音乐剧发展的贡献,二是对中国音乐教育的贡献。

  文化是个很大的产业,这一点国人已经看得很明白了。一个明星往往可以超过一个千人企业带来的效益。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来进行文化产业的运作。想投资的企业不妨想明白一些,音乐学院本身是个最好的“基地”。(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0

  • 上一篇:换个角度看青岛琴童突破十万
  • 下一篇:吟飞科技产品"陕西省"发布会在西安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