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产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贴牌”误前程

2011-07-17

  与其他行业相似,几十年来,乐器行业中OEM,即乐器代工生产模式曾经一度成为国内乐器厂家存活的主要依靠——。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前,国外80%的乐器都是中国制造,每卖出一件乐器,中国乐器制造者获得的利润甚至远远低于10%。与此同时,国内也有许多乐器戴着“洋面具”流向本地市场。近几年,随着乐器普及工作的开展,琴行逐渐发展壮大,有许多琴行也开始涉足乐器贴牌制造,这令不少业内人士颇感头疼,乐器制造业的品牌意识薄弱和市场秩序问题已经扼住了这一行业的命运之喉。

  术业应专攻,琴行是辅助

  在乐器行业中,琴行是乐器市场的重要环节。近几年,琴行除了销售乐器之外,也纷纷开展了培训、比赛和音乐推广活动等相关业务。有些实力较强的琴行开始考虑渗入行业上游——乐器制造业,以此谋求更宽泛的利益空间。这一看似有利于琴行利益和发展的做法,在四川盛音乐器公司总经理黄茂强看来,却并不是真正“最长最远”的。“琴行可以寻求多元化发展,但真正要做好,一定是行业内最专业的队伍,琴行要想打造自己的乐器品牌,短期内是不可能的。”如果琴行“做东”,助长了这种贴牌生产的做法,最终会扰乱乐器制造业,影响乐器质量,进而直接影响到琴行的销售和声誉。一个企业的精力是有限的,涉足乐器制造这一极其专业的领域对于琴行来说,缺乏长期支持。“琴行最终是以销售为本,作为乐器销售环节,我们应当配合乐器生产行业。好的乐器品牌才有更高的乐器零售差价,这才是我们的盈利点。每个人都做好自己最专业的事情,这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作为琴行经营者,黄茂强已经认识到乐器制造业品牌的重要性,“品牌做不好,损失最大的是乐器制造厂家,近20多年,因为贴牌代工,没有自己品牌而死掉的乐器厂家太多了。”

  要品牌不要“贴牌”

  对于贴牌问题,凤灵提琴公司是感触最深的乐器制造者之一。5、6年以前,凤灵提琴还是以代工为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占到整个提琴生产总量的96%,每把成品提琴所得利润不足售价的5%。凤灵提琴董事长李书不再满足于这种“寄人篱下”的经营方式,“现在国外80%的用户用的都是中国的乐器生产者制造的产品,我们的同行都非常优秀,如果中国的品牌能成长壮大,那在世界乐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不是难事。”2005年起,凤灵提琴先后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凤灵提琴的市场部负责人跑遍全国各地,推广品牌。前不久,他们还承办了中国乐器协会琴行分会会议,邀请全国各大琴行,与他们诚心交流,寻求合作。如今,凤灵品牌价值6亿元,每件乐器的利润也占到了5%-6%,尽管代工生产仍占有4%的比重,但凤灵不再“受制于人”。在李书看来,品牌的建立,比真金白银更珍贵,“中国的乐器制造者一定要打上自己的品牌,不能只图短期利润,这不光是知识产权的问题,事关中国乐器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记者 周皓、董艳艳)

0

  • 上一篇:仿生皮让京胡能唱歌
  • 下一篇: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大梅沙音乐人夏令营八月开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