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月“双减”政策发布后,K12学科培训业务退潮,素质教育赛道回暖。
记者看到,以美术、舞蹈、音乐、体育为主要细分的素质教育市场,不仅吸引着更多家长和学生的关注,更受到资本市场青睐。据了解下,在双减政策颁布前,受制于应试教育的挤压,素质教育的刚需性远不如学科培训。
而如今,随着国家也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颁布政策引领,逐步将体育、美育纳入中考体系,这让素质教育“刚需性”进一步增强。但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行业在发展空间巨大之余,也不乏层层乱象,面对屡禁不止的罚单和频频被曝光的问题,相关专家指出,在关注孩子素质教育质量同时,也应对证书考级、免试套路等各种“陷阱”仔细区甄别,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素质教育成更多家庭“刚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少儿艺术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至12岁少儿超2.2亿人,基数庞大,少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截至2016年,国内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00亿元。随着家庭收入持续增长,参加各类培训的少年儿童预计每年超过1亿人次。2009年-2016年少儿艺术培训行业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约为12%。值得注意的是,据今年1月24日发布的《2022中国素质教育行业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在“双减政策”的助推下,预计2023年国内素质教育潜在市场规模将突破4787亿元,其中艺术教育市场规模可达1889亿元。
“孩子‘双减’后空闲时间多了,选择优质的艺术培训机构成为更多家庭的选择,在培养兴趣、提高素养之余,也能让孩子学有所长。”消费者北京市东城区的冯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自己为5岁的孩子报名了钢琴和舞蹈,希望通过素质教育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助力。另一位消费者陈曼则表示,希望通过素质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指导提升孩子的专业能力水平,最终实现对升学、考学的赋能。“比如一些舞蹈、音乐机构内部有来自高校的老师,有的还能走内部免试的‘绿色通道’。如果能让兴趣培养和考学同时实现,那肯定是一举多得。”
“免试”虚假宣传被处罚
记者看到,在素质教育风生水起的当下,通过给孩子报名书法、美术、舞蹈、音乐类等美育培训班,实现助力孩子全面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刚需”。但记者在采访多位家长并浏览各类机构的宣传内容和广告时却发现,原本作为“减负”后更轻松存在的素质教育,如今却充斥着各类目的——家长希望把报班变成孩子上名校的敲门砖,而一些不法机构则紧盯家长需求,花式套路家长“掏腰包”。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类考级、免试的宣传应运而生。那么拿着各类考级证书、有了名校讲师、被承诺“免考”,就真的打开了通向名校的大门吗?
记者看到,今年1月11日,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对北京悦来喜朵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开出了行政处罚决定。原因是当事人在视频广告中多次发布了含有“北舞附中免初试”“中考可以加分”等内容。经调查,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考级中心《芭蕾舞分级考试教程》教材中,有“考试通过者将获得该级别的证书,在报考北京舞蹈学院附中芭蕾舞专业时,凡符合报考条件,且获得三级以上证书者,可免于初试直接进入复试”等内容,当事人宣称“想要北舞附中免初试,那就来喜朵芭蕾舞蹈学校”属于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现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5797.72元。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喜朵芭蕾在广告中提出的“考北舞附中可免初试”“中考高考还可加分”等介绍属于对培训效果做明示的保障性承诺,不仅被相关学校明确否认,更侵害了家长和学生的权益。
行业监管政策趋严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市场并不少见。目前艺术培训市场除通过绑定名校噱头进行违规推广外,还包括围绕培训效果的保证还包括五花八门的证书、层层递进的等级考试和花钱就可参加的“上电视”等。其中多数证书和考级考试尽管五花八门,但多数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很多所谓的等级考试仅为培训机构与某些艺术类院校,甚至是“野鸡大学”合作的敛财手段。
相关专家指出,根据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培训机构不能等同于学校,不能发放学历和学位证书。因此家长在甄别各类广告时也应谨慎对待课程效果的相关保障用语,及时向有光院校和相关部门求证核实,避免权益受到侵害。
值得注意和欣喜的是,随着政府逐步将体育、美育纳入中考体系,素质教育的“刚需性”随之增强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机构的监管政策正趋于严格。目前天津、江苏等地已出台针对非学科教育机构的管理办法,部分要求对标K12学科培训的管理方针,市场乱象将进一步得到遏制,素质教育市场将迎来合规、有序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