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临沂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点带面,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措施,发挥音乐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立德树人发挥思想教育功能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功能,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强化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国防教育等,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高度重视融媒宣传建设,按照“做快”网站、“做深”校报、“做精”视频、“做暖”广播、“做活”新媒体的原则,坚持平台建设和内容运营并重,搭建“五位一体”立体宣传阵地,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唱响临大故事、传播临大声音。《再唱沂蒙山》获得“山东省第二届高校思政短视频大赛”教师组三等奖。学前教育专业与兰山区直幼儿园建立紧密关系,在当地电视台联合举办“红心向党·逐梦远航”艺术思政党课展示活动,用音乐、舞蹈、故事讲述等方式诠释英雄的事迹,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洗礼。
学校将音乐教育融入重要传统节庆、重大纪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同唱国歌,用嘹亮的歌声表达爱国爱党爱校的真挚情感。学校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作为老区高校的政治使命,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育人氛围,先后推出沂蒙革命主题文艺精品20余部,连续6年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其中舞剧《渊子崖》、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分别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作为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的又一精品力作和重要成果,最新原创舞剧《沂蒙长风》试演取得圆满成功。
创新改革发挥素质教育功能
学校着力推进音乐教育改革,发挥音乐素质教育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途径与角度领会音乐教育的价值,使音乐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学校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依托教育部柳琴戏传承基地,以柳琴戏社团为载体,通过开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柳子戏表演人才”培训班,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公益性演出36场次,校内沙龙等20余次,覆盖人数超万人,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使师生进一步了解和热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成功入选“2024—2025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重大专业性赛事,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配音艺术节中获得多个奖项,展现了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彰显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成效。举办以《音乐何须“懂”》为主题的“强师论坛”,以乐曲为核心,引导学生明确音乐的表现机制、理解音乐的基础,挖掘音乐本能,通过接触丰富多彩的音乐类型丰富学习生活,提升精神需求与艺术修养。
学校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音乐教育活动。积极组织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参加山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成效显着;组织学生参加2023年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采用“音乐+吟诵”的形式演绎经典篇目《诗经·小雅·鹿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积极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依托各艺术类院系美育研究的传统与实践优势,坚持以人为本,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举行音乐艺术比赛活动,为各类音乐专长选手提供展示的平台,着力发掘和培养优秀演唱和演奏人才,展现崇真、向善、爱美、乐上的校园文化特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美美与共,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润物无声发挥文化教育功能
学校持续加强校园美育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挥音乐文化教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校歌MV将《沂蒙山小调》的元素与学校校风、校训、校园红色景观等特色元素巧妙地融合,以唯美的镜头展现学校师生、校友、离退休教师等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展示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的办学特色和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荣获“唱响未来”校歌MV大赛高校组银奖。
歌曲向党心、舞台展风采。学生以音乐为剑、以歌声为铠,用音乐激发力量,让歌声传递激情。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五四青年节——云端大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与全国高校万余青年师生一起缅怀历史,传承五四精神。学校微信公众号“厚德之师”定期推荐优秀歌曲,让积极向上的音乐给学生带来温暖和力量,与学生共同感受旋律中的美好生活。
学校组织师生前往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学校、日照大剧院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舞剧《渊子崖》专场演出活动,到兰陵县第六中学、临沂第四十中学、临沂凤凰实验学校开展“2023年度山东省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专场演出,让临沂学子在校园中通过音乐艺术展演活动,“零距离”接触高雅艺术,传承红色基因,开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新闻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