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学校

广州一小学课间操变“粤韵操” 校方称为推广粤剧教育

2011-04-06



千余名小学生咿呀唱起粤剧,动作有板有眼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调子的传统课间广播体操大家见过,也练过,但用红色样板戏粤曲伴奏,加入了粤剧基本功动作的课间操,不知道大家见过没呢?

  近日,记者在佛山市第一小学操场上,目睹了该校师生自创的“粤韵操”,伴随着“笃笃锵……”的传统粤剧曲调,千名小学生咿呀唱起粤剧,动作有板有眼。

  校方称,自编粤韵操是为了推广粤剧教育,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和兴趣学习粤剧,而为让学生耳濡目染,接受粤剧艺术的熏陶,该校还每天分两个时段全校性播放粤曲小调让学生欣赏。

  对于这一另类的课间操,有粤剧名伶拍手叫好,建议在更多学校进一步推广,而教育部门则担心目前粤韵操的运动量会不足,建议在其中加入更多粤剧中武生角色的动作。

  现场

  动作“有板有眼”“唱功”毫不逊色

  叮叮叮……早上9时35分,下课铃声刚响完,佛山第一小学1000多名小学生就按班级排着队走进操场,准备做课间操,不过,广播里的音乐却和其他学校的广播体操熟悉的调子完全不同。“笃笃笃……锵!锵锵锵!……”取代了广播体操的音乐,伴随着粤剧传统的锣鼓声,孩子们以粤剧中丑生出场的小碎步原地“小跑”活动起来。“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随着悠扬的粤剧韵调响起,孩子们伸展手臂“拉山”、“扎架”,不仅动作“有板有眼”,千余名小学生齐声唱起粤剧的“唱功”也毫不逊色。

  接下来,曲调的节奏加快,学生们又跳起革命样板戏《沙家浜》英雄人物“生角”的动作,一转身,一举臂,透露出自信和气势。“苍松翠柏精神,定成学习的榜样啊!”随着粤剧音调的戛然而止,小学生们边唱边跳完成了最后一个动作。

  曾见过孩子表演粤韵操的佛山第一小学家长张女士评价称,粤韵操在早操中融入了粤剧元素,孩子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学习了粤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她觉得相当不错。

  学校:

  选红色粤剧《沙家浜》作为曲目因为“励志”

  “这套粤韵操是我们为了在学校推广传承粤剧而自创的。”佛山第一小学校长罗秋霞表示,该校1052名学生都已经全部学会跳粤韵操,校方安排隔天,也即每周两至三次,让学生在课间操期间练习这套粤剧特色早操。

  罗校长称,因为考虑到现在的粤韵操版本动作都是属于“入门级”,目前学校正在联系粤剧名家,准备酝酿加入更多的粤剧动作,推出改良版的第二套粤韵操,因为动作增多,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记者了解到,学校不仅成立了“红豆新芽”娃娃粤曲粤剧兴趣小组,每天早上7:30~7:50,下午5:15~5:45,还会安排全校性播放粤曲小调,提高师生的粤曲欣赏能力。而每逢周二、四下午2:30~2:40,固定成为小学生们唱粤曲的时间。学生们已学会的曲目有《红棉赞》、《红豆寄情》、《像泰山顶上一棵松》,这学期,他们还计划要学习两首新曲目《育苗》和《佛山颂》。

  李淑勤:

  倡议粤韵操在更多的学校进行推广

  “在过去,文艺活动少,很多人会带孩子去听粤剧,这部分孩子培养出了对粤剧的钟爱。”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表示,如今,随着文化娱乐活动增多,已经很少年轻人接触粤剧,粤剧的传承便成了问题。对于这种情况,粤剧名伶、佛山青年粤剧团团长李淑勤也表示忧虑。

  “听到粤韵操的诞生,真的很开心!”得知学校采用新的方式让小学生耳濡目染粤剧艺术,李淑勤连连赞赏。在李淑勤看来,粤剧的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兴趣。“对于深厚的文化,他们不一定能懂,所以从显浅入手。粤韵操则是一个适合的培养方式。”

  李淑勤相信,很多粤剧演员都愿意给予帮助,进一步将粤韵操在学生中推广。

  观察:

  粤剧进校园推广知易行难

  记者了解到,佛山市鲜有中小学校将粤剧作为学校主打的办学特色。“不是不想推广,而是实在有难度。”禅城区一所小学校长告诉记者,此前学校也曾考虑推广粤剧教育,但苦于没有师资,教材空白,学校老师商量后便“知难而退”。

  一难:缺粤剧师资

  “我们学校也没专业老师,现在的粤剧老师都是音乐老师强制"转型"的。”负责粤剧教育的佛山一小黄丽新老师打趣称,尽管如此,师资还是成为了约束粤剧在学生中进一步普及的瓶颈,唱功、架子功的训练,音乐老师没有独立完成的能力,给学生化妆也没有在行的老师。幸好学校位于老城区,万福台、粤剧博物馆就在学校附近,一些老校友如粤剧名家梁钰荣、曾慧,甚至私伙局的老人们都成了学校的义务粤剧老师。

  二难:缺家长支持

  取得家长的支持也成了学校老师经常要做的工作。“虽然大多数家长都抱着支持的态度,但还是有家长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黄丽新告诉记者,曾有兴趣班的孩子找到她,要求退出兴趣班,理由是“我妈妈担心我影响成绩,不让我学粤剧。”

  三难:缺专业教材

  尽管目前学校的粤剧教育已经推广了一段时间,甚至自创了粤韵操,但教材的问题却尚未解决。目前学校只能联系粤剧博物馆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记者陈昕宇、梁超仪)

0

  • 上一篇:70名学生学唱山歌
  • 下一篇:群星同台献艺为厦大庆生 政协艺术家专场演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