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国际

德国地下私塾探秘 养鸡场摇身变私塾

2009-06-09
  在德国,有些家长认为正规学校教育压抑了孩子个性,所以私下组织“替代性学校”对孩子“因材施教”。这种新思潮的叛逆色彩十足。
  国际先驱导报驻柏林记者 郑汉根 报道
  在德国南部博登湖附近的一处森林边缘,有一栋长长的白房子。这里是孩子们的天堂。16个孩子每天到这里来“上学”,虽由父母陪着过来,但学什么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这里没有老师,没有课时计划。这一天,音乐课和数学课的教室里空荡荡的,而电脑课教室里却一如往常地满满当当。另一间小屋里,有3个孩子在一起打牌——因为他们什么课也不想上。
  虽然这所“学校”也在当地教育机构登了记,但严格说来,因为这个学校的设立违背德国《义务教育法》,所以是非法机构。法律规定,学生必须到正规学校上学,按教学计划上课。
  一个名叫加布里勒·基尔希纳的学生家长这样解释为何不把孩子送到正规学校:“‘学校’这个概念本身就成问题。学校制定教学计划,为的是控制学生。这种控制对学生是一种侮辱。我们拒绝这些教学计划。”
  养鸡场摇身变“私塾”
  据了解,这所“学校”原来是一个养鸡场,基尔希纳跟另外几个“志同道合”的家长一起筹集资金对它加以改造,最终建立了这所“学校”。他们对这个“学校”很满意:有房子、有森林,还有花园,都是对孩子自由成长非常好的环境。
  此间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说,在全德国,像这种非正规学校还有不少,其中在一个叫“联邦替代性学校联合会”组织登记的就有71所,而那些不愿意登记的“黑”学校数不胜数。
  很多家长知道,这些“学校”的存在是违法的,所以不敢去登记。而所在地的教育主管机构对他们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希望警察来干预,以免因此而把自己卷进官司。
  躲避性知识与进化论
  同时,德国有些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虽然出发点不一样,但他们也成了正规学校教育的叛逆者。比如,他们对正规学校的性知识教育以及通行的进化论理论课程持反对态度,怕孩子被“教坏”,所以干脆让孩子呆在家里,由自己教育。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全德国大约有400个家庭出于这种原因而让孩子脱离正规学校,这虽在“地下学校”的事例中属于少数,但也很有特色。
  针对各类非法学校,德国法律专门条款规定:运行非法学校会被处以高达2.5万欧元的罚款;警察可以把这些学校的孩子强行带到正规学校上课;纵容孩子不到正规学校上课的父母,则可能被判处最高半年的有期徒刑。
  法规是一回事,实施却是另一回事。德国教育机构对这种替代性学校默示了某种程度的接纳。巴登-符腾堡州教育部官员埃尔玛·柯尼希说,不想动用法律程序对这些非法学校进行干预,而且也不能总指望警察。该州教育部采取灵活做法,与这些拒绝让孩子上正规学校的父母私下达成协议:孩子可以不必上正规学校,但必须通过中学毕业考试。有的地方教育部门不想把事情闹大,对这些家长主要采用“说服”办法。
  “替代性学校”不打分
  教育机构采取宽容的做法有其背景。一方面,认为正规学校抑制儿童成长、要求给孩子更多自由的想法在德国有一定的市常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教育主管部门只需给出学生毕业时要达到的程度指标,至于如何达到,则是家长和孩子的事。德国《世界报》最近的一项针对全国父母的调查说,有三分之一父母对子女的学校教育很不满意,甚至81%的父母认为,子女的教育是父母而不是学校的事。另外,欧洲大部分国家都不采用强制学生上课的方法,学生可以呆在家里由父母辅导,只需要通过最后考核,达到一定教学目标就可以,比如在荷兰,这类学校占总数的70%。
  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与不希望孩子进正规学校的家长妥协,采取中间路线。家长集资成立“替代性学校”,获得当地教育机构承认,聘请的老师也来自正规教育专业,同时要保证学生在这里要获得与正规学校学生同等的知识水平。但在学校里,学生自行决定学习什么,老师只担当“陪伴者”的角色。比如,一个孩子在学着使用电锯的时候,老师只是蹲在旁边看着,并做笔记。这些笔记在期末汇集起来,就是学生的学习证明,但决不以此给学生打分。
  “学习要付出辛劳”
  斯图加特的“自由行动学校”就是“替代性学校”,由25个父母联合资助建立。作为学校负责人之一的格罗斯先生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玩耍,尤其在年纪小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尽情玩。”
  不是所有的“叛逆”父母都寻求跟教育机构妥协。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母亲跟一个“替代性学校”私下订立协议,孩子在学校挂个名,但根本不去上学。这个母亲说:“她对自然学科不感兴趣,她准备将来做演员。”据有关专家的统计,德国有500个让孩子完全脱离学校的个案。
  但是,学生必须上正规学校,并按课程安排学习依然是德国社会的主流,要放开这种制度十分困难。所谓的“替代性学校”只占总数很小的部分。那些主张让孩子以更自由方式学习的“新潮”想法和行为,在德国仍属“异端”。多特蒙德大学教育学专家恩斯特·罗斯纳对这种行为大加挞伐。他认为,让学生自己决定要学的东西,“简直一无是处”,“学校不是草地运动场,是要付出辛苦的场所”。

0

  • 上一篇:德国用音乐反抗学校暴力
  • 下一篇:英国学校的“中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