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欣赏街头艺人的表演,异常专注和投入。——1997.9 瑞士伯尔尼钟塔
在瑞士伯尔尼和洛桑的街头,我分别观赏了两批来自蒙古艺人的表演。一批是为了举办演出活动而作广告宣传;一批是为了利用表演推销录音磁带。两批还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 卖艺挣钱。
伯尔尼的表演在著名的钟塔旁边。这座仅有14万人口的首都,给我的感觉是即像城市又像农村。因为是周六,联邦宫前的广场一早就变成了市场,市民们在那里游游荡荡,选购菜蔬和各种小商品,一派祥和。蒙古艺人的演出,吸引了游荡的市民,悠扬的马头琴和着轻快的扬琴,带来了浓郁的东方文化。在这古老风格的城市里,异国清新的曲调使瑞士人驻足倾听,久久吧愿离去。
洛桑的表演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洛桑是国际奥委会的所在地,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超过了伯尔尼。亮丽的民族服装在轻装简从的瑞士人中间,显得格外突出。我观看时,正在演奏特劳斯的圆舞曲,熟悉的旋律在蒙古乐器的演奏下,变得十分轻盈,一位蒙古姑娘抖动着双肩,翩翩起舞,这一切紧密地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一曲完毕,许多瑞士人报以热烈的掌声,并纷纷解囊。
我在世界各地看到过许多游人观赏街头艺人的表演,但像瑞士人这么专注,这么投入,还是第一回见到。我想,这一方面来源于异国曲调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来源于瑞士人对音乐的喜好。
音乐在瑞士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各地都要音乐组织及各类演出团体。特别是在农村,年轻人或参加教堂的混声圣诗班,或组织变嗓山歌歌咏队,一些村庄还经常举办铜管乐比赛。流行音乐和摇滚乐拥有热情的爱好者,每年在尼翁举行的演出节上,不少城镇组成的乐团踊跃参加。爵士乐从30年代传入瑞士,有着广泛的基础,在 伯尔尼成立了一所专门培训爵士乐手的学校,而在蒙特勒和维利藻,每年都要举办爵士音乐节。
瑞士人的音乐素养,得益于丰厚的文化事业。仅举两项统计:以报纸为例,在这个只有近700万人口的国家里,竟有全国及地方性报纸近300家,总发行量300余万份,平均每两人就有一份报纸,居世界之首:以博物馆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600余所,平均每万人就有一“馆”,也为其他国家所罕见。
选自《琐见琐文——李小宁域外摄影散文集(欧洲卷)》(200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66幅摄影,20万字散文,涉及20个国家,定价72元/两卷。现有部分余书销售。
联系:北京豪尔斯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电话:88400554/88400664/88400884/13693324141,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