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国际

惊艳亮相上海国际音乐节!享誉南洋的新加坡华乐是如何诞生与传承的?

2023-11-14

  在新加坡,当地华人对华族文化的重视体现在各个方面,从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到语言、诗歌、文学、民风民俗,每个领域都有一群人在不遗余力地传承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如此,他们还结合了新加坡本土特色,发展出新加坡特有的华族文化艺术。今天,我就和您来聊聊新加坡华乐团和他们创作的新加坡的南洋华乐。

  成立于1997年的新加坡华乐团是新加坡唯一的专业国家华乐团,由80余名音乐家组成。自成立之日起,这支华乐团就是一支年轻的、充满探索精神的且具有很强的使命感的乐团。乐团一方面承担起传统华乐的传承和推广,另一方面也在不断突破与创新,通过融合新加坡和东南亚等国家的音乐元素,发展出具有南洋特色的华乐。

  时任新加坡华乐团的音乐总监叶聪,是最先提出“具有南洋特色的华乐”概念的人。叶聪认为,既然新加坡有南洋画派,当然也可以创造出融合新加坡与周边国家优秀音乐元素的南洋华乐。在叶聪的倡导下,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于2006年开始先后举行过3次,吸引了众多优秀的作曲家创作具有南洋特色的华乐。

  罗伟伦创作的华乐合奏作品《海上第一人——郑和》就是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的获奖作品,这首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华乐合奏讲述了郑和带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的壮举,成为新加坡华乐团的经典曲目之一。

  在新加坡华乐团的保留曲目中,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音乐家创作的南洋乐章,也有中国音乐家专门为华乐团创作的具有南洋风格的民乐合奏。新加坡华乐团行政总监何伟山特别提到了中国作曲大师刘锡津专门为华乐团创作的高胡协奏曲《鱼尾狮传奇》,为了写这部作品,刘锡津专程来了一趟新加坡,参观了新加坡的地标“鱼尾狮公园”,并且研究了新加坡的华人文化和华乐发展,为华乐团量身打造了这首高胡协奏曲。

  这首高胡协奏曲旋律美妙,略带悲伤,反映了新加坡第一代华人下南洋时候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据何伟山介绍,刘锡津之所以选择高胡,而不是二胡,是经过认真调研的。新加坡的华人社会是由福建社群、广东社群、潮汕社群、海南社群等多元社群组成,而高胡是广东音乐的主要乐器,刘锡津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专门选用了高胡进行创作。

  新加坡华乐团还非常注重向青少年推广华乐,为此,乐团专门创作了面向少年儿童的音乐小剧场《寻找神奇音乐弓》。选取民乐中的经典片段,结合孩子们喜爱的趣味横生的表演形式,吸引下一代爱上华乐,爱上中华文化。

  华乐的源头在中国,新加坡华乐团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中国的音乐高校和音乐团体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互动,在新加坡华乐团成立的第2年,就受邀来到中国演出。1998年至2018年期间,新加坡华乐团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举办的国际音乐节中演出过20余场,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

  新冠疫情期间,新加坡华乐团、新加坡二胡协会和新加坡二胡团体的15位二胡演奏家与中国的15位二胡演奏家共同录制了“华乐无国界,携手光明行”二胡合奏,表达两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抗疫的决心。

  2023年11月9日至13日,新加坡华乐团再次受邀参加上海国际音乐节,他们为音乐节精心编排了3场音乐会,其中就包括《鱼尾狮传奇》《海上第一人——郑和》《寻找神奇音乐弓》等作品。

  新加坡华乐团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近距离的深入交流,将华乐团的南洋华乐带给上海和海内外的观众,推动新加坡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何伟山总是说,传承华乐、发扬华乐是新加坡华乐团的使命。为完成这种使命,新加坡华乐团不仅经常赴中国进行交流与演出,还多次前往欧洲,在英国、匈牙利、德国、希腊等欧洲国家演出,将具有独特魅力的新加坡南洋华乐带到了世界各地。

0

  • 上一篇:国际歌唱家用中文唱响“唐诗的回响”
  • 下一篇:一次温馨的双向奔赴,上音“音乐城堡”迎来多明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