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艺术与生活 > 消费券

老一辈音乐教育回忆:如何在困难年代教育出几个优秀姐妹?

2019-04-29
  我出生在福建省的乡下——枫亭霞桥。从小在教会学校读书,那里的环境,及一切人、事、物对我一生的影响很大。好喜欢礼拜天可以到教会聚会,可以听到琴声、赞美神的声音和歌唱声。


  虽然我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想学琴却是不可能的,不是家里没有钱,而是生不逢时。我的家乡是旧思想非常浓厚的乡下,而在传统封建的观念里,女孩子是不许读书的,至于学音乐,那真的是在做梦!万幸的是,两位姐姐把读书的机会让给我,我才能有机会读到中学,并离家出走到台湾完成大学学业。如今万万想不到,我的梦想竟在孩子们身上实现了。


  因为环境的变迁,我来到台湾,也考取一所大学,但是觉得前途茫然。当时离开家人举目无亲,并且因为是半夜和两位要好的女同学偷偷地离家,因此身上只带着几套简单的衣服。看着家里许多的金条,知道自己只是个被嫂嫂“逼婚”的女孩,所以虽然被老年得女的爸爸视为掌上明珠,却是一点金子也不敢动,只想尽快逃离嫂嫂的虐待,拿了几张小钞就匆忙离开心爱的爸爸及疼我的哥哥、姐姐。双手空空如也,心里很难过。这时就想到找教会、信耶稣。找到教会后,我决定将我的一生奉献在教会中,人生就这样有了个新的开始。


  大学毕业之后就在台湾成家,接着孩子一个一个出来报到。孩子从小都被带到教会参加聚会。教会里有一台小风琴,但常常聚会唱歌时没有人司琴,很可惜。这时我已经是四个孩子的妈妈了,决心去学琴,心想能为教会做司琴该多好。学了一年,进度太慢了,还是无法在教会司琴,这时大女儿进了小学,可以换她来学琴。慢慢地,她先在儿童班司琴,然后在大人的聚会里司琴。老大学琴老二不能不学,那对她是不公平的,于是老大直到老六,个个都让他们学琴。


  虽然实现了我的梦想,却也难为了做父母的我们。由于都是公务员,当时薪水非常微薄,不但给孩子学琴要缴学费,回家还需要有乐器给他们练习。想到要买一架钢琴,又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常常孩子们上完课回到家里,就看着五线谱,在地上用小指头按着没有声音的纸键盘,就是这样地练习钢琴。
  我们常常带着孩子到琴行,只是想去摸一下钢琴,给孩子们过过瘾而已。


  若真要买的话,那还早呢!根本没有这种能力。直到有一天,教会买了琴,我们也祷告,向主祈求给我们买架钢琴。有一次,琴行老板看我们那么喜欢钢琴,告诉我们只要先付些头期款,然后给我们两年分期付款。就这样,家里有架钢琴了。当然家里负担就更重了,孩子的爸爸兼课、卖肥皂、养乌骨鸡、养小鸟来卖,我则白天在政府机关上班,再利用下班时间,一面照顾孩子,一面打毛衣赚外快,贴补孩子学琴的费用。


  我们生活过得很简朴,连电视机、洗衣机都没有买(在当时的台湾,这种设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的)。每个孩子过生日都是一视同仁,买个两块钱的海绵蛋糕就打发了,孩子们从小都没有给零用钱。记得有一次大女儿告诉我:“今天下课时,同学要我陪他到福利社买东西吃,他们在吃零食时,我就一直低头看着我的皮鞋。”听起来真令我心酸。又有一次,老四有事骑单车到五里外的城市找同学,回家途中,因为单车坏掉了,口袋里没有一毛钱,只好一路推着车回家,这些做父母的听了都很难过。


  但孩子也慢慢长大了,高中联考时,前面四位姐妹都考取省立台中女中,大学也都考取国立大学,减轻了家里许多负担。直到老六考进大学,家里才买电视机。
  当初让孩子学琴,一则希望他们能从小在教会里蒙神保佑,一则希望等他们长大时,能在当地教会司琴,我就心满意足了。后来她们都到国外深造,也都留在当地教会司琴,并且在教会生活中过得很快乐,这是做父母的最大心愿与满足。


  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学琴、练琴对父母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孩子的爸爸负责骑单车接送,真是风雨无阻。不论多远,而且她们不只学琴,每个人都学第二种乐器(我和孩子的爸爸,只知道钢琴,其他乐器都是她们自己选择的)。
  每天放学回家,为她们每个人安排好练琴的时间与地点,这样互不冲突。有的在小阁楼上,有的在后院,钢琴则是在客厅。


  小小的日式公家宿舍,隔间是以“纸门”做成的,完全隔不了音,因此,住家充满了各种声音。我下班了就在厨房烧饭,若听不到小提琴或长笛或大提琴的声音时,就会放下手边的工作过去看,直到她们有乐器声音出来为止。到八点开始做功课,我们没有花补习费,只有花学琴费,当然孩子们也很配合,不会因练琴影响功课,无论高中、大学,她们都考取了第一志愿。


  孩子小时候练琴,大部分的时间仍需要妈妈陪在旁边,软硬兼施。当她们个个进入状态之后,每天练琴、做功课便成了习惯,不再需要我们督导。即使我们夫妻午睡或半夜睡觉时间,她们仍然勤于练琴,这时要叫她们不要练琴,我们都开不了口,后来也养成了不管有多少孩子在练琴、有多吵我们都能照睡不误的本事。我们常有家庭音乐会,有钢琴、大提琴、小提琴、长笛、单簧管,还有妈妈唱女高音、爸爸当指挥(他只是比画比画,乱指挥一通而已),家庭气氛很融洽。现在回想起来,也是蛮甜蜜和值得欣慰的。


  很快,孩子们长大了。老大台湾师范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深造,转往音乐方向发展,主修钢琴;老二(又慧)台湾师范大学毕业后到奥地利继续深造儿童音乐教育;老三、老四到美国攻读机械、环保硕士;老五到奥地利深造,主修直笛;老六到德国学经济。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昨天的情形,好像日式的旧宿舍仍充满了乐器声及孩子的吵闹声,但是现在连老六都已经拿到经济博士学位,并任教于德国的大学了。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早已退休在家。因为女儿都住在美国及德国,我和孩子的爸常做空中飞人,在国外住半年,国内住半年。我已是六个孩子的妈妈,十个孙子女的祖母。如今,孙女也开始在教会司琴,曾孙也已在美国诞生。欢度晚年快乐的日子,回忆起来,都要感谢生命!

注: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 上一篇:《罗指挥:儿童如何学音乐》:将创新性音乐教育带入家庭生活
  • 下一篇:艺术教育不仅仅只有兴趣班,家庭也会很有影响,父母是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