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评论

我们这代人的音乐

2021-02-11
  活在一个变革不久后的时代中,精神或多或少是分裂而膨胀的,但当将自我抽离出来,去观察这种一代人共有的精神状态时,又是丰富而有趣的。

  三年前,我提到过关于父辈文化和我们这一代文化出现的“断层”,从年龄划分主要为80后与80前,划下这条分割线的是文革后高考的恢复。这种断层,导致当下年轻人和父辈关于家庭、婚姻和工作时经常出现矛盾。

  于是,当下活着的中国人当中,个体意识偏东方文化与偏西方文化,偏传统集体和偏自由个体,偏道德感性和偏科学理性,也成为整体呈现断层的一个表征。因此,当从这个角度去看人们具备相同能力的感性意识,并在音乐取向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时,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就丰富而有趣起来。

  当代所谓的“流行音乐”,显然是从西方发源,然后途经台湾香港并发展到大陆。艺术,一般而言都是开文化先河或做文化总结,而从音乐这门“大众艺术”更容易看出。八九十年代,科学文化还未在国内兴起,网络文化还未发端,西方自由主义文化却通过音乐奔涌而来,同时也催生处一系列“盗版行业”,地摊卖光碟,即便到了千禧年后的大陆城市,也依然盛行。

  与此同时,八九十年代也是大师辈出、巨星齐现的时代。有时候与朋友笑谈,张国荣、罗大佑、梅艳芳、邓丽君、李宗盛和崔健这些前辈们是从苦日子熬出来,或者至少是目睹过苦难的人,所以他们的作品大多很有艺术价值(值得探讨挖掘),同时个人魅力突出,以至于成为大师或巨星,而我们当下占据流量的“艺术家”们,更多的只是发发牢骚应付下工作而已,至于基于道德品质上的个人魅力,很多时候都不值一提。

  当然,以上只是茶余饭后属于个人倾向的牢骚(我更偏爱老歌),所以从艺术探讨的角度来说,是不客观的。因为,无论音乐还是其他艺术,是离不开当下背景文化与所处环境的经济状态的,区别只在于“开先河”和“总结反思”而已。而我之爱八九十年代的老歌,以前是因为当时受家境限制,耳读目染更多的是老歌——听老歌成为了习惯,如今则是从艺术角度来取舍了——老歌成为了精神养料。

  中国的音乐人里,黄沾、崔健、罗大佑和李宗盛是公认的大师,他们所表现的主要内容虽有不同,风格也有不小差异,但他们的作品(包括其他同时代的音乐人)却有一个共同点,在歌词上注重遣词造句(古诗词般的韵律)和内涵表现,在旋律上往往带有“从山河林木中飘出来的古味”,往往能将听歌人的思绪带去远方并得到沉浸,这一点是和现在的“古风歌曲”有所不同的,因为现在的“古风”更多是通过乐器的营造或歌词上的造作堆砌,失去了艺术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是最高要求:对当下个人或时代所体现的反思与总结。——这也是为何前面笑谈时会提到当代年轻人没过过苦日子,这导致了他们的作品往往显得傲慢和肤浅。(说明一下,情歌大概不属于探讨范围内,在流行音乐中,绝大多数情歌更像商品,而非艺术品。)

  最后,谈一谈八九十年代的音乐人们。新中国的成立,不仅代表着以道德伦理作为意识形态、士大夫精神作为工具统治国民的旧中国的结束,也代表着西方文化正式被中国官方承认并开始学习引入的开端(相信很多人会觉得改革开放才是,但文化上我认为不应该由政治来决定,所以本文提及的音乐也不包含红歌)。而这一时期的台湾和香港,当时作为西方制度下的中国土壤,成长在这两片土地上的音乐人,具备旧时中国人的道德品质与学问(繁体持续至今的使用是一个文化延续的表征),同时又具备新时代人的视野与对中西文化兼容并包的态度,因而他们的作品更早的表现西方文化,同时能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

  艺术象征文化的,同时也是反映文化的,而当它以流行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时,就能更准确地反映一个时代,以及活在这个时代当中的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状态,以至于即便几十年过去,这些旋律依然能通过文化上的共鸣,在当下的中国时空不断回响。

  “我听到远处传来的谁的声音……”
 
 
 ↑↑↑点击上方图片可以直达
 
       关键词: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CSMES  音乐教育  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CMU   才艺擂台赛  音乐培训   钢琴    中音联新文旅一带一路艺术方舟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
 

0

  • 上一篇:让她降落:外国音乐剧如何落户中国?
  • 下一篇:教育部发布通知:校外培训机构将“进入寒冬”,学生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