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评论

音乐文化的发展,其实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密不可分

2020-08-16
  音乐文化的发展,其实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密不可分。
  一首《霓裳羽衣曲》,奏出了中国古典乐章的华美;
  一首《命运交响曲》,代表着贝多芬对于音乐和人生的感悟。
  时至如今,人类的音乐文化已经有了非常深厚的积累与沉淀,开创了一段又一段令人叹为观止的辉煌时代。
  但是当我们站在这座音乐大厦上感慨无限风光的同时,又是否知晓它的根基和源头是什么模样?音乐文化走到今天究竟经历了哪些阶段,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它的发展?
  正如《徵调曲》中所说:“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音乐文化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这种高度,其实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人类整体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在艺术层面得到非常明显的体现。
  音乐文化的原始时代
  “音乐”,顾名思义是先有声音,然后再形成乐曲。
  那么对于人类而言,声音的最早起源和运用,其实已经非常久远。就像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一样,最容易被运用的声音,便是自己发出的吼叫或者鸣叫声。
  比如大雁的鸣叫,狼群的嘶嚎,狮子的怒吼,猛虎的咆哮等等。
  这种声音也可以算作是语言的基础形态,发声者可以根据声音的长短,以及音调的高低,和音波的变化波动,来传递一些简单的信息。正所谓禽有禽言,兽有兽语,原始时代的人类和野兽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传递信息的方式也是比较类似。
  在复杂的语言系统形成之前,原始人也是通过某种动作或者叫喊声,来向外界传递信息。这便是人类音乐文化最原始的形态,虽然形式非常简单,但是也初步体现了人类对于声音的掌控和运用。
  不过人类却并没有和其他同时代的物种一样,一直停留在原始阶段,而是逐渐学会了使用工具,成功过渡到了石器时代。这个时期,人们通过声音向外界传递信息的手段也开始变得丰富,不再只依靠喉咙中发出的声音。
  因为他们发现敲打或撞击一些物体,使其产生震动之后,也一样可以发声。而且用力的大小不同,以及物体材质的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会随之变化,同时还能够根据振动的频率而产生一种节奏,或快或慢,或急促或悠长。
  尽管这个原理在今天看来根本不足为奇,但在原始社会时期,这的确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和突破,意味着人类的音乐文化已经进入到了工具时代。那些被敲击的木棍、石块等物体,俨然就是乐器的基础。
  例如《世本》书中就曾提到过“无句作磬”的传说,其中“磬”便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形如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在半空中进行敲打。后来明朝律学家朱载堉,在《律吕精义》中称其为“石音之属”。
  也就是说,随着人类从最基础的原始时代,成功过渡到懂得使用工具的石器时代之后,音乐文化也随之得到了初步发展。只不过这个时候的音乐形式依旧简陋,最多只有一些简单的节奏,没有具体的音律系统。
  从部落时代到帝制时代,音乐文化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在人类文明史上,部落时代又被称为远古时代,这段期间属于原始社会到帝制社会的过渡期。人们所熟知的黄帝、炎帝,以及尧、舜、禹三位圣王等,都属于这个时代。
  然而也正是在这段时期,人类对于音乐文化的研究开始逐渐深入,更为复杂的乐器也开始慢慢问世。
  比如上世纪80年代,30多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相继出土。据考古学家考证,贾湖遗址存在的时间为距今7800年~9000年前,是华夏族先民聚居的史前聚落遗址。
  而贾湖骨笛则毫无疑问的成为了,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除此之外,考古人员在其他部落时代的遗址,以及甲骨文的记载中,还发现过鼓、钟、铃、管、埙等吹奏和击打乐器。
  不过既然有了乐器,那么自然也就需要制定出相应的音律,才能奏出动听的旋律。就像《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记载:
  “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此外书中还提到,伶伦听凤凰之鸣,以制十二律。
  由此可见人类对音律的认知,源自于对自然界的模仿,无论是山川溪流之音,还是虫鸣鸟叫之声,都是古人的模仿对象。而且就那些乐器的音色而言也的确如此,譬如笛声悠扬婉转如鸟鸣山间,琴声肃穆庄严若风吹松涛。因此我国古代的十大名曲中的《高山流水》,以及民乐《百鸟朝凤》,二胡曲《空山鸟语》等等,皆是以自然界中的事物来命名。
  不过随着这些着名的曲调问世,同时也证明了人类在音乐方面已经不仅是模仿自然,而是开始逐渐形成系统。那些乐师们可以通过曲调的高低,和音色的转变,给人造成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将听众带入某种意境,甚至可以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钟子期,就曾经这样评价伯牙的琴声:“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音乐文化走到这一步已经初具形态,有了明确的发展走向,以及自己的完整体系。然而在音乐文化逐渐完善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因为人类一开始只能对声音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用,既没有完整的音律系统,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而此时人们不断完善的音律,还将其升华成了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在精神层次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
  这样的音乐形式从远古时期一直延续到今日,诞生了一首又一首意境悠长的乐曲,塑造着灿烂辉煌的音乐文化。中国古代的十大名曲,以及西方的交响乐,皆是由此演变而来。
  当抽象的音律和具体的文字相互融合,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就此诞生
  其实按照严格意义来说,音乐应该属于一种抽象艺术,尤其是用各类乐器演奏出来的器乐,充满了浓厚的抽象气息。这样的艺术形式虽然纯粹,但却未免显得有些单调,内容不够丰富。
  为了增加音乐文化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于是古人们开始将语言和文字与之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民谣。后来随着帝制时代的来临,这种民谣形式的音乐,也随之从民间走进了宫廷,走上了正规化和系统化的道路。
  如秦汉时期的乐府,便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歌,来进行配乐的官方机构。这种机构最早出现在秦朝时期,之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于汉武帝时汉乐府才正式成立。
  从此之后,音乐便有了一种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不但有动听的曲调,更有丰富多彩的诗歌内容,“歌曲”的概念正式出现。
  而且相对于汉乐府来说,唐宋时期的乐坊则更为成熟,能够与文字相互匹配的曲调也更加多样化。除了诗歌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词曲,据统计,从古代流传至今的词牌已经有1000多种,其中向《清平乐》、《如梦令》、《浣溪沙》、《一剪梅》这样的常用词牌,就多达上百种。
  然而人们在这个时期,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此丰富的音乐文化,是因为人类的整体文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那些文人们已经开始懂得如何用形象的文字,来描述内心中的感受,并在抒发感受的同时形成一种艺术之美。
  当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诗词歌赋,与极具美感的音律相互融合之际,便形成了这种全新的音乐形式。高低起伏的音乐节奏,配合诗词的抑扬顿挫,再加上乐器音调和语言平仄的高度匹配,一种美轮美奂的感官享受油然而生。
  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古典音乐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模式化的道路,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皆是如此。虽然曲调旋律有所区别,但整体风格却有些千篇一律,以至于让许多“外行人”听起来都是一个味儿。
  多元化的时代,造就了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在漫长的帝制时期,真正的音乐文化,其实一直都是贵族阶层的专属享受。虽然民间也有自己的音乐元素,但是与正规的宫廷乐曲相比,主旋律显然掌握在后者的手中。
  否则唐朝诗人白居易也不会在《琵琶行》一诗中感慨:“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但是也正因为当时音乐文化的走向,一直掌控在这些社会高层人士的手中,所以也在无形中制约了它的发展,使其无法成为大众的追求,故而才会出现模式化的现象。
  不过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那种模式化的状态已然被成功打破。因为人们已经在精神上,完全打破了封建时代的枷锁,人民大众成了文化和艺术的主流群体。或者说艺术已经不再只为某些小众群体服务,转而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尤其是流行音乐的出现,更是把这种文化推向了整个社会,使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了认识、了解、追求音乐的权利。
  就像现在有很多着名的音乐人,都是一些普通人出身,但是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依然能够成功引领一个潮流,甚至开辟出一种崭新的风格。而这也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象征,对于艺术的认可不再由某些小众群体而决定,而是有更多的人进行选择和参与,慢慢造就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同时也造就了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这意味着人类在权力的分配上,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平等,对音乐的追求和认可,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总而言之,音乐文化的发展,其实和人类进步的历程密不可分。或者也可以说是文明的进步,推动了音乐的发展,使其能够不断迎来崭新的时代。
  总结
  任何一种艺术文化,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衍生品,会随着整个人类前进的脚步不断变化更替,从而展现出不一样的形态,发挥出不一样的作用。
  就像流传了数千年的音乐文化,在最初时期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具有娱乐性的享受,直到如今,成为了一份可以让许多人追求一生的事业和梦想。
  所以说在人类文明逐步完善的同时,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会慢慢发生改变,在精神层次的追求也会越来越丰富。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音乐教育  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琴行 音乐培训  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天鹅口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奇美乐器  中国音乐教育网洛舍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吟飞双排键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
 

0

  • 上一篇:川音教授涉招生贪腐被查:四川音乐学院,请不要改名
  • 下一篇:国乐为什么没有西洋乐器流行,欢迎读者一同探讨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