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评论

中国民间音乐乐器发展前途推广,以及宋元时期乐器音学研究

2020-07-31
  音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因素,其多样性首先体现在乐器方面。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不同的演奏乐器、不同的演奏技法、不同意境的描述等因素促成了民族乐器音色千姿百态的变化,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迅猛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发展。当时的乐器发展迅速,这推动了人们对乐器声学的进一步研究。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它们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和风格,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当我们注重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祖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通过民族音乐来体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渗透于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将来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一、民族乐器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民族乐器的特殊性,将什么样的民族乐器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争议性的问题。就拿葫芦丝来说,葫芦丝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的认可度和普及度比较高,而对于北方的省份,葫芦丝就不那么紧俏了。这种地域差异和民族差异,给民族乐器的教学带来一些影响,而要想克服这种影响,就得因地制宜,发挥地方民族乐器的优势,让乐器的选择符合学生亲近性要求,再通过民族乐器的课堂教学使其深入到学生的心中。比如,新疆学校引入“纳格纳”鼓、冬不拉、弹布尔;内蒙古学校引入马头琴;四川羌族、藏族地区的学校引入羌笛
  二、弦乐器的声学原理  弦乐器中,弦的振动频率会随着一些相关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比如弦的长度、张力、弦线的密度,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数值有所改变,弦的振动频率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音高的改变。宋代何薳《春渚纪闻》中记载:“缓其商弦,与宫同音”。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如果把商弦适当松动,它的音高就会降低至与宫音相同的高度,这说明音高与弦的张力成正比。想要得到一个新的音高,在只改变弦的张力,而不改变弦的长短和密度的情况下就可以做到,这说明弦的振动频率与乐音的音高有直接联系,这也是古人常用的调弦法之一。  同样,在弦长、张力不变时,变化弦的密度,也可以改变音高。宋代沈括的《补笔谈》中记载“琴中宫、商、角皆用缠弦,至徵则改用平弦,隔一弦鼓之,皆与九徽应,独徵声与十徽应,此皆隔两律法也。古法唯有五音,琴虽增少宫、少商,然其用丝各半本律,乃律吕清倍法也。”文献中提及的平弦是光滑的琴弦,缠弦是在平弦的基础上用线缠绕后的弦,前者细,后者粗。根据文献可以看出宋代的琴,宫、商、角三弦用缠弦,后两音用平弦,这说明弦越细,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三、金类乐器的声学原理
  金类乐器由于形制大多像一个壳,所以它的发声主要靠壳振动。以编钟为例,由于其形状和悬挂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发音效果的区别,从而在宋代引发了一场大论战,这场争辩在《宋史·乐志》、欧阳修《归天录》有详细记载。圆形钟和扁形钟从现代物理声学角度来分析,它们的“阻尼振动”不同,圆则声长,扁则声短。物理的阻尼振动会受到材料外部的阻力及自身的性质形状的影响,振动物体的振幅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减弱。圆形钟适于演奏慢节奏的旋律,因为随着空气压力的加大,圆钟的阻尼振动也会加大,振动频率就会减慢。而扁形钟则适合演奏快节奏的旋律,和圆钟相比,它受到的空气压力较小,阻尼振动也小,振动频率快。
  三、促进民族乐器与音乐课堂的融合措施
  (一)完善乐器教学机制
  乐器教学机制的完善,首先要让地方政府和学校明白民族乐器教学的现实意义。然后,凝聚政府和学校的力量,协调一致地普及民族乐器进课堂的工作。通过资金投入的增加,使学校的乐器资源、教师资源以及课时安排符合开课要求。最后,在客观环境满足的情况下,开展乐器课堂,并对课堂进行监督,保证课堂的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学习才是可持续的。而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时,音乐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的情感方向,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对学生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进行适当关怀,使得乐器学习的过程充满尊重与信任。比如,在进行葫芦丝教学时,《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优美与的《竹林深处》的欢快可以瞬间吸引学习兴趣,再利用联想法,让学生联想云南傣族的泼水节,这样,学生的情绪随着乐器演奏的效果而改变,对葫芦丝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
  四、板形体鸣乐器的声学原理
  宋元时期的板形敲击乐器有磬、方响、钲等,这些乐器通过板振动来发音,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这类乐器的发音规律。板在受到外力影响后会发生变形,偏离平衡位置,而板又有弹性恢复力,这又使它可以返回并越过平衡位置,这种惯性振动就是板振动。从物理学讲,板振动原理与板的长短、薄厚、密度有关。
  宋元时期的磬是常用乐器,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影响磬板振动的因素。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在反驳李嗣真求磬时说,磬的发声取决于它本身的长短、薄厚。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音乐教育  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琴行 音乐培训  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天鹅口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奇美乐器  中国音乐教育网洛舍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吟飞双排键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
 

0

  • 上一篇:东西方教育利弊的探讨:教育,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 下一篇:丝绸之路上的音乐史|仪式:由民族音乐整合的维吾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