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评论

听音乐需要懂音乐吗?懂与不懂,哪种人听音乐更幸福?

2020-02-12
  音乐,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听各种音乐。在这一点上,大家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对音乐本身的认识上,却是千差万别的。通俗地讲,就分两种人:一种人“懂音乐”,一种人“不懂音乐”。
  前者是有一定音乐理论和鉴赏水平的,但人数占比较小;而后者就是我们普罗大众。
  对于中国的80后及之前的人来说,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学校的音乐课程基本是摆设,所以在乐理方面几乎全是“乐盲”,90后以后也不乐观。所以毫无疑问,“不懂音乐”的人,始终是绝大部分。虽然我们说不上太多的所以然来,但我们同样长着两只耳朵,同样的享受着音乐。
  所以问题来了,听音乐,我们到底需要懂音乐吗?懂音乐与不懂的人,谁听音乐比较幸福?
  有人说,当然要懂,别说成为专家,多少懂一些理论知识比较好,要不,听到一首好歌后,不是“好听”就是“我喜欢”,说不出第三句话来了,显得浅显苍白。而且,只有你懂了音乐以后,才会有能力去发现更多真正的好音乐。要不,就一直只能停留在什么流行听什么的阶段。
  也有人说,听音乐为什么还要懂音乐?音乐本就是用来愉悦自己的,感觉好听就行了呗。哪怕我一个字不说,音乐它确实令我愉悦了,这就是目的。一定要说出一番专业的话来装下格调吗?需要那么功利吗?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也许很多人很好奇,懂音乐的人,或者说音乐的专业人士,他们是怎么听歌的呢?在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前后,在听音乐上到底有多大的不同?
  我曾在网上看到,有一位音乐制作人用一句话进行总结,这句话是他读研究生时的导师在第一节课讲的第一句话:你再也不会正常地听音乐了。
  当然,这个正常不正常是相对以前来说,相对作为一个普通听众来说。从你真正迈入音乐门槛的那一天起,你的耳朵就永远不会回到从前了。如果用两个名词来代表的话,你已经正式由“情感式欣赏”,转向“批判式欣赏”。
  其实不只是音乐,对于任何一种艺术,你对它的欣赏水平的提高是不可逆的。当你感觉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越来越通透,能瞬间领悟到作品的艺术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但不可能再以当初纯真懵懂的状态去感受它了。比如电影导演,他拍出来任何一部电影,他绝对不认为自己拍出来的是烂片,直到上映以后从观众的反馈才知道。因为他没法以一个普通观众的眼光去感受自己的电影。同理,一个音乐人做出来一张专辑,到底能不能获得听众的喜欢,听众又会最喜欢哪一首,在发行之前音乐人也猜不到。
  所以,上面提到的那位音乐制作人,他心里一直有个无法实现的愿望:如果我还能够用我“未受教育的”、公正的、纯洁的耳朵听一遍我自己制作的音乐,那会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情感式欣赏
  我们普通大众对音乐的欣赏,基本就是情感式欣赏。我不懂你音乐制作中各种门道,也捕捉不到乐器演奏的那些小细节,甚至发现不了演唱中的一些细微瑕疵。什么律动啊,音程啊,共鸣啊,和弦啊……都是些什么东西嘛,我只要音乐给我的直观感受。要么旋律悠扬凄美,要么是曲风大气澎湃,要么诉说深情动人,要么节奏劲爆激昂……总之是要直戳人心,让我振奋,或让我流泪,那才是好音乐!
  否则,你说得再高级,那也不值一提。
  批判式欣赏
  批判式欣赏的前提,是你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理论和鉴赏水平,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去表达你发现的东西。比如专业的音乐人士听到一首歌后,大多是这样评论的:
  这个底鼓的声音有种空气枕头的感觉。
  这个歌手的声音很有颗粒感,气息也充沛,但副歌转调部分稍显生硬。
  这首歌和声很饱满,和弦的进行很有意思,小提琴SOLO部分用了弦乐铺底。
  我本以为这是一个 Dotted 1/4 Delay,但听到后面发现是一个 1/8 Delay 挂一个 Dotted 1/4 Delay 的压缩链。
  批判式欣赏也不是一味地挑刺和批判,优秀的地方要表扬,不足的地方要批评,总之要有的放矢,而不是笼统一句“好听”或“不好听”。
  作为一个音乐从业人士,当然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打底,拥有批判式欣赏的能力。但作为普通听众,到底需不需要去掌握这些呢?
  “华语乐谈”认为,这个因人而异,顺其自然即可。如果你是热情的音乐爱好者,而且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些音乐理论方面的书,或在网上找相关内容来学习。这个可以是长期性的,让自己对音乐的认识面慢慢地增长,慢慢地拥有能够解析音乐的能力。然后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越来越美妙的体验,到一定时候回头再看,你甚至想嘲笑当初的自己,仿佛是那只坐井观天的青蛙。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欲望,仅仅把音乐当成生活中一件调味品,也不必苛求自己去浪费这方面的时间。情感式欣赏所获得的幸福感,并不弱于批判式欣赏,甚至胜过批判式欣赏。因为你选择的范围更广嘛,从罗大佑到王菲,从四大天王到凤凰传奇,从汪峰到刀郎,听到什么都觉得好听。而当你欣赏音乐的眼光越高,发现好音乐却越来越少,整天嫌弃这个挑剔那个,心里反而更孤独。呃,也许这也算“高处不胜寒”吧?
  情感式欣赏与批判式欣赏,大多时候很难达成一致,甚至会有强烈冲突的。广受大众欢迎的“好歌”,可能是专业人士眼里的“垃圾”。而专业人士所认可的“高水平作品”,也许没几个普通歌迷喜欢。
  比如最近播出的《歌手》第一期,观众投出的前三是华晨宇/周深/MISIA,而网上的专业乐评人更认可的前三是MISIA/袁娅维/黄霄云。这就是情感式欣赏与批判式欣赏的差异:华晨宇炸裂的台风更有视听冲击力,而专业人士喜欢从技术层面去解析,认为MISIA的演唱更加无懈可击。
  虽然这样的争议一直都会存在,音乐上商业与艺术的矛盾也永远不会消失,但情感式欣赏与批判式欣赏,却并非一定要趋同一致。
  就好比:
  吃一道菜,不一定要了解厨师的烹饪过程,只要觉得好不好吃就够了,除非你是一个专业的美食评论家;
  在网上读一篇文章,也不一定要弄清文章的构思与写作技巧,只要知道精不精彩就行,除非跟我一样,你也是个天天爬格子的人;
  看一场球赛,你也不一定要掌握所有战术理论,只要一句看得过瘾或不过瘾就行……
  但是,如果你真的什么都懂的话,当然更好咯。
  就音乐方面来说,现实中那些学习音乐理论的人,大都是因为学业或工作,纯粹因为听歌而有意去学习的人并不多。如果你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而去学习,这很好。只是没必要刻意地去学几个音乐专业词汇,就是为了让别人看起来我很懂的样子。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俩臺鋼琴  公益   中音联   邮轮游学才艺嘉年华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扶持计划  音乐  乐器  中小学  少年儿童  音乐会  合唱

中国音乐教育网公益扶持部微信号:csm351、中国音乐教育网.樂助理微信号:csmes351

 


0

  • 上一篇:中国乐器大师四大天王:您都知道吗?
  • 下一篇:审时度势监察,助力在线音乐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