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国际

中央音乐学院搭建世界音乐资源共享平台

2019-08-25

  4月29日至5月1日,京城春光明媚,花团锦簇。第二届“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大会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在4月30日分组举行的论坛上,来自共建“一带一路”的30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艺术类院校代表围绕“如何共享音乐教育资源”从多个角度发表了见解,展开热烈讨论。
  搭建国际交流的高端平台
  “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旨在加强沿线各国的相互了解,增加对各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实现音乐资源共享。”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介绍,2012年央音与丹麦音乐学院合作成立全球首家音乐孔子学院,使外国青少年体验到多样化的中国音乐文化;去年央音与美国巴德音乐学院合作创建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学位,这是央音在国外高等音乐院校率先创立中国民族音乐;央音创作的优秀作品连续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演出,既包含中国民乐也包括西方乐器。他建议,定期在不同国家举办音乐教育、展演活动;在整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举办原创新作品的专场演出;加强机构与音乐学院之间的合作,音乐学院之间可以开展课程共享、师生互派、发展学位互认等项目;加速对“丝绸之路”文化的研究。
  越南国家音乐学院院长Le Tze Law表示,感谢中央音乐学院对本校的热情帮助,使得该校师生有机会在中国最高音乐专业学府学习深造。目前,该校已经有超过千名学生在世界20多个国家的音乐学院学习,陆续加入世界传统音乐协会等音乐专业组织,参与了很多音乐教育国际项目。相信“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将更有力地促进世界各音乐学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提升校际交流力度
  “‘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框架下的资源共享与协作,需要从宏观理论层面做出顶层设计和相关战略规划。”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季惠斌介绍,沈音目前已经同国外70余所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关系,与30余所国外著名高等音乐院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举办了“一带一路”音乐文化展演、国(境)外大学校长论坛,连续举办了七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邀请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来院举办音乐会、讲座等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在介绍世界各国音乐文化,学习借鉴各院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促进国际音乐文化交流的同时,沈音在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例如,去年11月,沈阳音乐学院和辽宁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举办了“2018辽宁省高校来华留学生文艺演出”,辽宁省28所高校、41个国家的200余名留学生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参演留学生的半数以上,加深了外国来华友人对中华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星海音乐学院与香港演艺学院去年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商讨了两校在深化课程共建共享、学生互换交流、教师互访及双学位教育等项目合作以及共同举办艺术节和联合制作演出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实质性共识。今年9月下旬,两校将联合在香港和广州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专场音乐会,并分步推进课程共享与师生交流互访。
  发挥地缘优势促合作
  “在中国,没有哪个地区像粤港澳大湾区那样有如此密集和林立的艺术院校、交响乐团、中乐团、音乐厅、大剧院——不仅有星海音乐学院、香港演艺学院等高水平艺术院校,还有香港管弦乐团、澳门管弦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广东民族乐团等一批一流的艺术院团,以及广州大剧院、深圳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珠海大剧院、佛山大剧院、香港澳门文化艺术中心等一大批高端的音乐剧场。它们相距二三十公里密集排列,蔚为壮观。”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认为,粤港澳音乐教育合作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区位互补优势。他们将探索三地文化艺术更有效合作的创新机制,突破传统单一的合作模式,转变为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共享、共赢。
  2017年,星海院牵头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音乐教育与艺术发展联盟”,积极促进成员单位在音乐艺术人才培养、艺术创作、艺术展演、文化传承、音乐产业与艺术研究上的交流合作。2018年,该联盟成功举办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艺术节”,参加艺术节的粤港澳三地高校达56所;举办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音乐季”,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位艺术家及演职人员,分别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举行了26场高质量的音乐会;今年将策划举办“东南亚音乐节”,实现国际人文交流、专业音乐教育、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等不同层面的全覆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音乐教育与艺术繁荣,为“一带一路”音乐教育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香港演艺学院院长AdrianCharles walter认为,当今社会,音乐教育的模式正在由传统的师徒模式逐渐转变为合作与伙伴关系,其实很多教育已经不是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进行的,例如,利用国际互联网召开的网上国际会议、合作院校通过网络举办的大师班等,因此,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关系会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音乐教育。
  卡塔尔音乐学院院长AbdulGhafour Al Heeti表示,该校教师大部分是表演艺术家,教学经验不足,需要多方面学习。他提议,“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络,每月能够汇总一份反映各联盟国家音乐学院教学情况的报告,便于互相学习。
  韩国国立首尔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Oh HeeSook介绍了该校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电子乐队中的情况。音乐与其他门类的艺术进行融合教学,例如,建立音乐专业与建筑专业、设计专业的跨学科工作坊,三个不同专业学生合作,在音乐表演的舞台呈现方面有很多创新;作曲专业学生与钢琴专业学生在一个项目中合作,互相促进,资源共享。
  通过艺术实践项目实现资源共享
  武汉音乐学院院长胡志平介绍,该校建立了“音乐创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每年的“长江之韵——世界知名院校舞台艺术展演季”汇聚了海内外数十所专业音乐院校师生,举办系列演出、公开课、工作坊、大师班等,实现了音乐资源的分享与交流;近年来他们不断邀请国际音乐大师及各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到武音讲学、举办音乐会,构建一流的学术环境,推动中国音乐精品佳作走向世界舞台。
  “非常感谢中央音乐学院搭建了这样好的平台,特别吸纳综合性大学的二级音乐学院加入联盟,体现了央音开放办学的战略眼光和包容、宽厚的胸怀。”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赛音介绍,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作为西北地区1949年以后建立的第一所高校,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音乐艺术人才。为了响应国家“为社会提供应用型音乐人才”的战略目标,近年来,该院注重舞台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成立了合唱团、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民族室内乐团、黄钟戏剧社、马头琴潮尔乐团等团体,各专业教学基本依托这些社团开展,教学歌剧《文成公主》、合唱团多次获大奖,《丝路弦歌》专场音乐会大受赞誉。最近,学院本科生演出的毕业大戏音乐剧《蝶》即由音乐、舞蹈学生合作,电声乐队现场伴奏,师生在这样的项目合作中得到了锻炼,实现了音乐资源的共享。
  音乐文献不仅记录音乐发展的历史、人类对音乐的研究成果,也是学习音乐、传播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论坛上,不少专家提出,中国有如此庞大的学习音乐的人群,把外国音乐文献翻译成中文更有利于音乐资源的共享。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格林卡音乐学院副院长Dmitriy Suslov表示,在该校不久前开展的“音乐史理论人才培养”项目中,特别着重提出了相关中文教材的编撰,这样非常有利于中国留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在俄罗斯,音乐辅助教程中也注意使用中文,以便中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


0

  • 上一篇:让“影子教育”良性发展
  • 下一篇:《梁祝》60周年音乐会在新加坡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