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产业

一把小提琴 奏出小康曲

2020-07-30

  河南省确山县是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随着确山县提琴产业园的建立,一批批制琴师返乡创业,从无到有发展提琴产业。曾经的乡村变成了如今的“提琴之乡”。
  他叫王金堂,是确山县竹沟镇小王庄村土生土长的村民,经营这家小提琴工作室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去年,王金堂把县里的提琴车间搬回了村里,在村里,像王金堂这样的工作室有十几家。
  确山县竹沟镇小王庄村村民 王金堂:小厂现在是二十来个人,每个月将近500把琴,年产值是5000只左右。
  如今,确山县年产提琴约40万把,造出了中国80%的手工制作中高档提琴。农家山乡是如何变成“提琴之乡”呢?而这一变化要从第一批丢下锄头到北京提琴厂打工的确山农民说起,王金堂就是其中之一。
  王金堂的家乡因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只能靠天吃饭维持温饱,日子过得很贫穷。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介绍到北京的一家提琴厂当杂工。
  确山县竹沟镇小王庄村村民 王金堂:给他们干点活,我们才听到真正的提琴声音是什么样的。
  靠着一股子韧劲儿,王金堂花了三年多的时间,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熟练的“提琴师傅”。后来老乡带老乡,越来越多的确山人来到北京从事提琴制作,“确山师傅”很快成了提琴圈的技术标准。而这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
  确山县竹沟镇党委副书记 曲计忠:能掌握全套这个制作工艺的也得两千多人,我们把这两三千人的提琴师傅接回家乡,来进行创业,抱团发展。
  在当地政府的邀请下,王金堂回到家乡考察,他发现家乡的变化很大。高铁通了,高速公路也直接通到了县城,在家门口就能轻松收发国际物流,更重要的是,确山在县城附近要建立一个集制作、展示、销售、仓储为一体的提琴产业园,这让王金堂看到了回乡创业的希望。
  确山县竹沟镇小王庄村村民 王金堂:这个产业资金占比很大,返乡回来以后资金也是个难题。政府在这一块给与协助协调,发放了些低额贷款。
 
 
  2015年,确山县规划建设了600多亩提琴产业园,对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帮扶。标准化厂房、车间、配套用房可免费使用3年,并开启相关手续办理绿色通道, 这一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在外务工的提琴师傅们回乡创业。可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工厂建起来了,却招不来工人。
  确山县竹沟镇小王庄村村民 邓艳:(做一把琴)就我一个人的话,每个月大概做出两三把琴,这样也挣不到钱。
  原来,制作提琴是体力加脑力的细致活,手工制作的小提琴有许多繁复的工序。这让从来没有碰过提琴的老乡们一筹莫展,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王金堂和几个技术能手让大家分段学习。
  确山县竹沟镇小王庄村村民 王金堂:每一个人干一道工序,两个月到三个月后掌握的技术很熟练,原来的是一个月一个人只能做两把琴,现在平均下来一个人可以做到十把琴。
  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在王金堂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到提琴产业园工作,如今,确山提琴年产值达6亿元,带动当地2600多人就业。
  确山县小提琴技师 李建伟:忽然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块钱,特别激动,想不到能挣那么多。
  确山提琴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当地靠天吃饭的农民摘掉了穷帽子,日子越过越红火,也让越来越多眼界开阔的“能人”回到村里,他们带来的是精神生活的变化。
  近几年,确山县竹沟镇的中小学都陆续开办了提琴课程,村里还组织成立了乐队,请专业老师给孩子们排练。如今,竹沟镇有10多名学生考上了音乐学院。
  刘腾飞是武汉音乐学院大提琴演奏专业的学生。他的父亲刘永莹从事提琴制作将近三十年了。老一代做琴,新生代拉琴,两代人经常切磋交流。
  确山县竹沟镇四棵树村村民 刘永莹:咱“琴一代”就是通过这个琴把这个口袋鼓起来了,培养个“琴二代”,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
  下一步,竹沟镇当地政府打算依托小提琴资源,打造集提琴的制作、体验、销售、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特色村庄,让提琴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奔小康。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音乐教育  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琴行 音乐培训  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天鹅口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奇美乐器  中国音乐教育网洛舍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吟飞双排键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
 

0

  • 上一篇:刻音乐光碟出售,已赚140多万……这小伙儿的“音乐坊”端了
  • 下一篇:订阅音乐产业爆发,美国音乐消费规模创十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