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社区

给孩子报培训班要多一些理性

2019-08-15
  近日,陇东报小记者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暑假参加兴趣班的调查。他们在西峰城区随机调查了21个学生,其中4名同学报了一个兴趣班,9名同学报了2个暑假兴趣班,有5个同学报了3个兴趣班,有3个同学报了4个培训班。这21名同学中,由家长自行决定报各种班的有15人,孩子自愿或是和家长共同选择项目的有6人。这份调查出自孩子之手,覆盖面也有限,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小学生暑期生活的现状:在城市,极少有孩子在假期未参加任何培训班,而参加各种兴趣班已是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常态。
  另据日前庆阳市教育局公布的《庆阳市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显示,全市已获得办学资质的正规校外机构就有327家,仅西峰区就有237家。在这些正规机构里,不乏有几千学员的大校。即使以每家平均100个学员计算,仅西峰区参加校外培训的孩子即超过23700人次以上。这还不包括目前尚未获得办学资质的机构,人数自是无法预估。
  很多家长一边怀念着自己上树掏鸟窝、下河捉小鱼的无忧无虑的童年,一边毫不犹豫地从未放假的时候便考察着各种培训班:学期内的培训班要不要延续?暑期时要不要新增培训项目?西峰区兰州路大槐树购物广场卖家电、窗帘的已全退出卖场,二三楼全部变成各种培训机构,目前已集中入驻二三十家,成为西峰区首个教育综合体,凤凰大境门口又新开了一家乐高机器人编程学校;多家模特走秀班吸引着家长和孩子的眼球;2-4岁孩子的平衡车项目也备受家长青睐。强身健体从娃娃抓起,这不在西峰的集训结束,还要去兰州参加省级比赛、去北京参加国家级比赛;以前英语是孩子的必修课,现在的阅读写作课程也得交给专业人士来教,不一而足……
  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门类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家长们的需求强劲,都愿意在孩子教育消费上增加投入。家长为何这么大方?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几乎所有家长的首要心声是:现在的孩子没有玩伴,也没有“放养”的场所,大人还要上班,与其放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还不如报个班,远离手机还能学点东西。
  报个兴趣班本无可厚非,但是报班的数量,尤其是报三四个班的现象的出现,却折射了部分家长的功利思想和教育焦虑——孩子十八般武艺都得样样精通,门门功课都得齐头并进,哪门不行补哪门,艺能更是多多益善。这看似是对孩子的极大重视,但却不是每个普通孩子都能承受的,在一定程度上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一个书法老师就曾给笔者吐槽过:他的学员里有几个孩子学跆拳道,每次那边上完课大汗淋漓地跑到书法班,站着练一会儿字就想坐下来休息一阵。他给家长反映,孩子运动完处于大脑兴奋和身体疲累状态,无法安静地沉浸于书法的世界,但家长好像不以为然,只是一个劲地说这两个特长对孩子都很重要。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进补”固然重要,但前提是必须尊重教育规律、成长规律,必须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和个人兴趣。什么都学,什么都想让孩子拔尖,往往适得其反。应不应该在暑假给孩子“进补”已经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给孩子补什么、怎么补,的确值得每位家长思考。
  我想,家长还是不可见啥补啥、人家补啥我补啥,少一些盲从,多一些理性,因“子”施策,尊重孩子意愿和特长,精准选项,给孩子的时间留白,才是科学育儿之道吧。



0

  • 上一篇: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在京正式成立
  • 下一篇:“音乐光明行”公益项目走进秦皇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