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招生与就业 > 研学

获2个学分方能毕业,大学艺术教育不是“无用之学”

2022-12-04
文 | 熊丙奇
  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近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强调,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导向,构建面向人人的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并对本科生的艺术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公共艺术课有必要成为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吗?回答这一问题,就需要弄清楚艺术教育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及完善学生个体人格、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
  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远不止获得2个艺术学分毕业,而是对大学生十分重要的通识教育。而且,不仅对大学生要进行艺术教育,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资源还应向社会辐射,全社会都要重视营造艺术氛围,提高国民的审美与艺术素养。
  艺术教育关乎人的成长
  艺术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限于成才,其价值更关乎其成长。
  在此方面,有发达国家的教育研究机构曾做过一个有5万多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他们在对1999-2000学年度与2009-2010学年度的艺术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时,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结果颇令人意外。毕业1-5年的学生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16年以上的则回答:“艺术最有用”。
  从中,我们也能看到艺术教育对一个人人生发展的终身影响。最显然可见的是,提高审美与人文素养,让学生学会认识美、欣赏美、发现美并创造美。
  现实里,部分学生追求低级趣味,举止行为“以粗陋为美”,这其实就和艺术教育缺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也已经在艺术教育方面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尝试。
  如据报道,西安交通大学根据全校研究生美育调研问卷结果按需布局,丰富美育课程资源,从现有课程中遴选出28门,新建11门,涵盖了影视、戏剧、美学、音乐、绘画、书法、雕塑、艺术史、心理学等艺术的诸多细分领域。仅2022年秋季学期,共有3671名研究生报名参与了5386门次的美育课程。
  清华大学从2002年起,将艺术类课程纳入全校人文素质核心课程建设,学生艺术团实践课程纳入全校选修课程体系。目前,每年全校相关院系开设美育类选修课程总数量超过180门次,选修学生也超过万人。
  此次教育部将艺术教育纳入课程指导纲要,并明确为毕业条件之一,无疑将极大推动艺术教育的深入普及,其社会效果也值得期待。
  也是美好社会建设需要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在塑造健全人格方面,普及性艺术教育的作用也不可或缺。
  2016年,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就曾指出,如果一个非常优秀的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那么他很有可能就是患上了“空心病”。
  某高校针对大一新生的一项调查显示,这种“空心病”情形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重要根源之一,就是人生观出了问题。艺术教育则是最基本的人生观教育,让学生们懂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也因此不再“空心”。
  不仅如此,艺术教育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纵观古今中外,很多伟大科学家也都是“艺术高手”,“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就自称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受益者”。
  钱学森非常强调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认为科学家需要懂一些具体的艺术,而艺术家也要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精于小提琴与钢琴,还组织乐队演出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如果我不是个物理学家,我可能会成为一个音乐家”。
  在一些不选择艺考专业、不以艺术为职业的人看来,艺术教育或许是“无用之学”。但一项针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调查也显示,恰恰是这样的“无用之学”,帮助他们登上事业最高峰。
  如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就是琴童出身,自幼学习钢琴,弹得一手好琴。她说,钢琴是她能够努力钻研科学,对待学术一丝不苟的源泉。
  实际上,懂艺术,会某种艺术技能,对于拓宽自己的社会交往、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也有着现实的益处。而面向大学生开展艺术教育,更需从完善大学生自我认识、提高审美与人文素养角度,对待这门通识课程,要摆脱功利思维,尤其不能将其简单工具化。
  因此,高校要把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纳入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学校高水平艺术团建设。同时也要向社会开放高校的艺术场馆资源,把艺术教育向社会、社区、中小学辐射,营造重视艺术教育的氛围,共建美好社会。

0

  • 上一篇:音乐类艺考升学,选声乐还是器乐类方向比较好?看个人基础与天赋
  • 下一篇:2023年陕西艺术类专业课统考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