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艺术与生活 > 公共街区

娃乐器学得好,究竟要不要父母参与呢?

2022-09-22

在孩子学习乐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畏惧练习的枯燥乏味。
有时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乐器的选择还可能发生变化,或者有时候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保证每天的练习时间……等等问题,都需要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付出情感上的支持、理解、帮助。
如果想要帮助孩子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走得顺遂一点,家长们需要在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维度都参与进去。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现在的社会,也许大部分家长都有意愿送孩子学一两门乐器吧。
虽然我一直抱持佛系养育的态度,但我家娃学葫芦丝是自己主动要求的,作为家长还是得支持下。
这不,就连政策层面都给家长做出了方向指示: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看来,培养孩子学乐器绝对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问题是,我家孩子学乐器是自己要求的,本来以为她自己主动想做的事应该更容易推进,但事实是,除了每周一次和老师面对面的45分钟,她倒是全情投入。下了课,就不怎么愿意主动练习了。我想起来了就说她几句,娃倒是听话,一说,就去练。问题是,我不提这茬,她就想不起来主动练习。
我心里就犯了嘀咕:你自己要学,还要我天天盯着?
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甘肃兰州一中年男子为了培养儿子学钢琴,风雨无阻坚持陪娃练琴6年。这位中年老父亲,硬生生以陪练员的身份考过了钢琴10级。孩子弹钢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则新闻不由引发了我的思考。
据我所知,为了促进孩子学习乐器的积极性,爹妈不仅负责接送,还有家长全程小本本记下老师讲解的乐理知识、演奏要点,课后监督孩子练习,更有家长像视频中的父亲一样,亲自上阵把自己整成中年音乐奇才。
不得不说,这届父母真的太拼了!(我是自愧不如!)
但是,爹妈呕心沥血地参与孩子学乐器的过程,真能提升他们乐器学习的成就吗?
#01
父母参与得多,
孩子乐器学得更好?
对这个问题我以前一直持有怀疑态度,直到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孩子学习乐器与家长参与之间关系的论文,顿觉有了茅塞顿开之感。该文献提到: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学者Doan对7,8年级小提琴学习的研究中发现,家长对儿童乐器练习的监管以及家长出席音乐会是儿童小提琴成就的重要相关因素。
国外学者Davidson,Howe,and Sloboda提出了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儿童刚开始学琴时,家长的参与、帮助、鼓励与儿童未来乐器学习的高成就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如果没有家长积极参与的过程,儿童最高水平的成就很难获得。
国外一项针对乐队学生的实验研究发现,练琴时间与学生成就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关系。而在家长的监管下大量的练琴时间能够预示着未来乐器学习的发展和成就。
虽然目前国内在家长参与与孩子乐器学习效果之间的研究还比较少,但国外的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两者之间的强相关关系。
所以对于以上问题,答案为“是!”
#02
父母参与仅仅指监督陪练吗?
我有个朋友自己本身也学过音乐,辅导孩子练琴真算得上是尽心尽力了。
每次孩子练琴,别的家长都在外面刷手机,玩游戏等孩子课程结束。
她会搬上小板凳,带上小本本,坐在孩子和老师旁边,用手机全程把老师上课的内容拍下,老师讲的每一个要点,都记在小本子上。等课程结束,孩子回家练琴时,这位朋友就开始充当老师的角色,非常严格地教导孩子。只要弹错一个音,孩子必然会遭到责骂。这种氛围下,孩子经常紧张,对练琴产生抵触心理,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想想朋友的立场,也不是不能理解。付出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孩子练琴练不好,确实容易着急上火。
然而,一项关于美国音乐会的钢琴演奏家的研究却有这样的研究结论:父母的激励与支持在孩子音乐能力成长道路上最为关键。
研究者发现在专业音乐院校中高成就的学生受益于家长的支持与鼓励,这种支持与鼓励只有很少程度上是音乐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在家中练习时鼓励孩子获得或维持好的练习习惯。
看来,在孩子学习乐器过程中,家长参与光是接送,监督、陪练是不够的。
除此之外,家长还得做好精神层面的支持,鼓励,信任,帮助孩子形成好的练习习惯。
#03
家长参与到底有哪些内容?
前面我们说到,家长参与孩子学习乐器取得好的效果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也提到家长参与不仅仅包括监督、陪练,精神层面的支持、鼓励也很重要。
那家长参与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
美国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Grolnick和他的同事对家长参与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了三维参与结构。他们主要是从个体心理活动和过程视角出发,将家长参与分为三个维度: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
行为参与是指在孩子乐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的监控和参与,参加课程和在家担任家庭教师三种形式。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家长对孩子乐器学习的参与都是以行为参与为主。
但行为参与对于促进孩子的乐器学习还是不够的。
这就要涉及到其它两个维度的家长参与,即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Grolnick教授提出,在乐器学习领域,家长在认知参与类型中,主要是为了发展孩子的音乐认知,为他们提供多样的机会和素材。包括安排乐器课程,和孩子一同参加专业的音乐会,在家里一同探讨和聆听音乐,鼓励孩子参与课外音乐活动。
其实,如果留心观察,我们可以很容易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现象:
爱看书的家长,孩子大概率也喜欢看书。做演员的父母,孩子也倾向于把父母的职业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重要考量。爱好音乐的家长,孩子也会天然对音乐产生亲近之感。
究其原因,无他,父母对某个领域的丰富认识自然会给下一代提供相对应的认知资源以及物质资源载体,这一点会对孩子产生极大影响。
一个能经常带着孩子聆听巴赫、莫扎特、瓦格纳音乐的家长,一个能经常与孩子探讨古典音乐,曲风、不同音乐流派的家长,一个发现哪里在举办音乐会就兴致勃勃带着孩子前去观看的家长,也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孩子学习乐器的内在动机。
除了认知参与以外,情感参与也是家长参与的重要领域。
在孩子学习乐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畏惧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家孩子就是)。有时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乐器的选择还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吹葫芦丝的孩子突然要求去拉小提琴(来源于我家娃的不良案例)或者有时候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保证每天的练习时间……等等问题,都需要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付出情感上的支持、理解、帮助。
所以,如果想要帮助孩子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走得顺遂一点,确实需要家长在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维度都参与进去。
#04
一点点建议
充分的信息筛选
虽然,我对娃学乐器一直是佛系态度,但在孩子乐器学习之前,我还是搜集了不少信息,也跟娃做了充分的沟通,来决定到底选择学习哪门乐器。比如,我发现我家孩子在吹奏方面就比弹更为显眼。所以,我们选择了葫芦丝作为孩子学习的乐器。平时也经常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互助。所以,虽然我家娃练习不够,但学习效果还算凑合。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些具体的做法:
搜集儿童乐器学习相关的杂志、著作和公众号。了解乐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境和问题。
聆听音乐专业人士的建议。
总结孩子在学习乐器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向孩子的乐器老师寻求帮助。
营造音乐环境和氛围
营造家庭音乐氛围和构建和谐的音乐学习环境是孩子乐器学习的客观条件,也是滋生学习动机的土壤。我们可以带孩子一起聆听音乐,进行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孩子乐器学习的兴趣。比如,可以:
每天早起、睡觉前为孩子选取优质的音乐进行聆听。
带孩子一起参加音乐会,在家中定期举办亲子音乐会。
可以为孩子选择专业的舞台让孩子进行乐器演奏的呈现,满足孩子的能力感。
良好稳定的习惯培养
良好的练习习惯是孩子学习乐器进步的关键。养成每天适当时间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点我做得不好,目前正在尝试改进中,只能说跟大家分享下我现在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带来一点帮助:
与孩子沟通建立练习计划。我觉得,如果孩子年龄小还是要以家长的计划为主,7岁以上的孩子练习计划可以以孩子的自主计划为主,家长为辅。
提醒和监督孩子每天进行练习,养成孩子固定时间练习的习惯。(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不需要家长提醒,一到时间孩子就自觉去练习了。)
在每次练习之后,和孩子一同总结收获和进步,并进行鼓励与情感支持。这应该是家长最容易忽视但却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进步才能激发内部动机,也只有孩子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乐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我也在努力中)
如果孩子中途要换乐器,怎么办?我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孩子葫芦丝吹到6级后,不想继续学了,想改拉小提琴。在跟孩子充分沟通后,我还是选择尊重她的决定。
不知道其他家长朋友有没有碰到类似问题,大家是怎么解决的?可以留言告诉我。
写在最后的话
上面写了很多,都在谈家长怎么参与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乐器。但同时我也思考了另外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到底为何要让孩子去学习乐器?
是为了让孩子会一门能上台面的技能?
是为了用音乐陶冶孩子的性情?
是因为别人的孩子都学,所以我的孩子也得学?
是因为时代发展对孩子的要求?
是为了升学具有优势?
……
我国学者杨薇老师在《音乐与乐器演奏技术》一文中发表了这样的见解。
她认为,透过对演奏技术与乐感之间的关系,可以探索乐器学习中技术和审美心理之间的关系。技巧的训练和知识的积累是为内心情感的表达提供基础。
乐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情感表达。
深以为然。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开篇中写道:人生苦难重重。
对于父母而言,即使再爱孩子,也不得不接受,并不能呵护孩子整个生命历程的事实。我曾经在某部影视作品中,看到一主人公在遭遇重大挫败后,用拉大提琴的方式疏解自己情绪的片段,当下感动不已。
电影《入殓师》
除了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陶冶性情,拥有一门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的音乐技能之外,能让孩子多拥有一项表达情感、疏解情绪的方式也许可以看做是培养孩子学习乐器的另一种实用功能。
如果孩子已经长到足够大,如果父母已经不能再作为孩子情绪的出口,有一门乐器相伴孩子一生,也许是为人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0

  • 上一篇:又现无良音乐培训机构,不专业的钢琴老师正在毁掉孩子!
  • 下一篇:北京电影学院师生打造,原创音乐剧《江姐》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