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教学与研究 > 教师

“一技到底”、“二二分段”、三大基础,南京师大本科人才培养出重招

2018-05-02

文 | 华伟康 温跃强

       在莺红柳绿、春意盎然的南京师范大学校园,音乐学院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们已经连续三周就如何选择专业方向而展开热烈讨论,本学期是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二二分段”模式的关键节点,将决定学生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已实现两年的新方案改变了传统高等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优秀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未来的机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去年向教育部相关部门汇报此方案之后,得到了高度重视,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指导和支持之下,去年11月在南京师大召开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诸多国内重要专家学者对新方案进行了讨论,给予新方案以充分的肯定,未来或将在全国100多所高等师范院校推行。在莺红柳绿、春意盎然的南京师范大学校园,音乐学院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们已经连续三周就如何选择专业方向而展开热烈讨论,本学期是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二二分段”模式的关键节点,将决定学生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实现两年的新方案改变了传统高等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优秀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未来的机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去年向教育部相关部门汇报此方案之后,得到了高度重视,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指导和支持之下,去年11月在南京师大召开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诸多国内重要专家学者对新方案进行了讨论,给予新方案以充分的肯定,未来或将在全国100多所高等师范院校推行。
       什么是“二二分段”新方案
       “我校历来非常重视本科人才培养,对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本届领导班子从2014年上任以来,率领专家团队从招生到培养以及精品共享课程建设均做过细致的调研。”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韩中健介绍,在此基础之上,音乐学院从2016级新生开始,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进行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规划。首先从招生层面进行调整,推进本科生大类招生——将原来的4个大专业、7个专业方向改革为2个大专业,即音乐类的专业方向都合并成一个专业,统称“音乐学”,舞蹈类的方向合并成“舞蹈学”。
       对本科生采用“二二分段”新培养模式,即前两年的课程为基础课程和共性的课程;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做方向选择的分流,以不同的板块、不同的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群。本学期召开了教授委员会和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联席会,院领导班子已经连续三周对2016级同学方向分流问题进行讨论,各系主任分别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韩中健书记表示,根据去年全国会议中相关专家提出的建议,结合具体实施过程遇到的实际情况,将对新方案进行完善。
       课程设置突出三大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徐元勇总结,目前国家对音乐人才培养有了十分明确的战略布局,我国高等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专业院校为代表的音乐表演人才培养;另一种是以师范类为代表的音乐师资人才培养。从办学层次看,分为十年制本硕博、七年制本硕、四年制本科以及三年制专科;从地域上来看,目前我国5家十年制博士点师范院校分布在东、南、西、北四个地域,不同的办学层次决定了国家针对不同院校从顶层设计上有不同要求。
       在新政策、新形势、新需求的影响下,南京师大结合自身办学历史与特色,明确了办学定位,既完成了国家的战略布局又要落地,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作为拥有十年制本、硕、博办学层次的院校,南京师大要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目标,建立长效合理的培养机制,学院希望在校本科生有80%能够进入到硕士阶段学习。因为南师大拥有学术型硕士和艺术硕士,以中国音乐史学为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从2008年至今,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在学界已受到广泛好评。
       徐元勇分析,首先从本科生培养方案入手,保证本科生进入硕士研究生的渠道和路径。我院招收的学生专业素养和文化知识在江苏省名列前茅——全省每年近7000的音乐考生中,录取专业前100名以内的学生,在文化分数线上,江苏省省控线是185分左右,南京师大学生平均入学分数高达230分以上,最高可达到270分,相当于二本分数,生源具有极好的文化素养。
       音乐学院从专业设置到教学管理层层优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实施“二二分段制”——除公共、博雅等教育通识课程外,将主体音乐课程主要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自主发展课程群等三个部分,前两个学年完成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两个部分;后两个学年实施第三部分专业自主发展课程群,设置声乐表演、钢琴表演、器乐表演、音乐理论研究等专业方向,依据学科发展特点、师资力量、学生意愿等设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我规划,自主选择搭配课程。这一培养模式既保证了学生拥有基本的音乐素养、文化修养,同时也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空间。
       在课程设置方面,新方案以技术技能基础、作曲理论与史论、视听基础为核心。其中,技术技能基础支持学生“一技到底”但同时保留学生想要继续发展“一专多能”的可能性;作曲理论与史论本科人才方案课程设置相对成熟完善,在新方案中延续了主体课程的设置,并做了些许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一些修订。视听基础核心课程在新方案中首次作为课程设置的重点。视听基础是音乐学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其并非简单的作品赏析,新课程内容注入了学术性、民族性,对于选择什么形式的经典音乐作品进入课堂以及这些作品的层次、年代、风格都做了全面研讨,为学生展示优秀经典音乐作品的同时,提升学生鉴别作品的能力,全面提升其审美素养。它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往这类课程中教师多以理论讲解辅以音频视频,关注内容也多在西方音乐体裁上,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能够有选择性地现场演示,视听课程内容也要更加倾向民族化、本土化。在教学过程中,邀请民间艺人进入课堂为学生展现评弹民间艺术,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得到了各界一致好评。
       从“一专多能”到“一技到底”
       随着全民音乐素养不断提高,高等师范大学传统的“一专多能”培养模式受到了挑战,仅仅浅显地掌握几门音乐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有些发达地区,由于中小学学生音乐素养的快速发展与提高,音乐教师在某一项专业技术上甚至出现无法指导学生的现象。
       考入高师的音乐专业学生入学时已熟练掌握一门至两门专业技术,入学后再让学生分出过多精力去学习新技术,耗时耗力且进步空间有限,例如,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1版音乐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习器乐的同学必修钢琴与声乐两门技能课程;以钢琴或声乐为主项入学的学生,在入学后除了学习钢琴和声乐两门必修课,还必须选修一门中国民族乐器,钢琴、声乐、民族器乐分别为4学分,钢琴伴奏4学分,自弹自唱2学分,课堂乐器(通常为竖笛)2学分,这些科目全部在前三个学期完成,且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造成专业教师课时量超时、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倡“一技到底”,但同时并不反对学生想要继续选择多项技能的学习方式。前4个学期安排“专长音乐技术基础”,继续学习入学时的专业技能,每学期1学分;前6个学期安排小组课“乐器演奏技术基础”,既可选择原有专业技能,也可选择其他专业技能。
       迄今,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已实行两年,学院鼓励学生选择音乐教育专业方向课程和音乐史论课程群,同时也不反对有天赋的表演人才继续学习深造,在后两年的方向课程群中也设立了音乐表演课程群,并安排了一对一声乐演唱课程、钢琴演奏课程、器乐表演课程,继续强化技能训练。学院还针对性地开设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譬如,声乐表演方向开设了歌唱语言、声乐艺术史与名作赏析、声乐教学法;钢琴方向开设了钢琴正谱伴奏、钢琴艺术史与名作赏析、钢琴教学法等。在学院重点发展的音乐教育方向,保留了原有的钢琴伴奏法、合唱指挥、自弹自唱、课堂乐器等课程。
       对于专业教师来讲,调整后的技能课程设置更加合理与规范;课堂中,学生个体水平差异也逐渐缩小,专业技能可以得到深度发展;对于学生来讲,“一技到底”的培养模式符合学生的专业追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

  • 上一篇:论文赏析:钢琴音乐艺术在影视中的魅力和意义,看完懂太多
  • 下一篇:独特课程铺就未来创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