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教学与研究 > 早教

用歌谣帮助一线音乐教师学习“新课标”

2022-11-26
  “大家跟着我读一读,读得要有节奏。”11月17下午,原广州市音乐教研员朱则平受邀在线上为黄冈师范学院音乐与戏剧学院的师生及当地一线音乐教师举办了主题为“读歌谣学课标”的讲座,为大家讲解了用歌谣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方法。学院师生及当地一线音乐教师共一百七十多人参加了本次线上讲座培训。
  歌谣快速解读帮记忆
  在讲座上,朱则平通过歌谣识记和重点研学的方式,带领大家全面梳理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旨、重点内容、课程体系、学段任务、教学要求及评价,帮助师生们建构了新课标认知框架和记忆方法。
  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发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掀起了学习新课标的热潮。不同版本的新课标解读也应运而生,从理论、实践等方面为广大基层教师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尽管如此,许多基层教师由于工作繁忙、时间有限,在学习“新课标”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困难。
  朱则平曾任湖北省教研室、广州市教研院音乐教研员,教育部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高中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国家义务教育艺术教材(湖北版)主编,在课标研制与教材编写方面经验丰富,对艺术课程标准的几经变化与推进有深刻的理解,在理解、践行、指导课程标准实施落地等方面颇有心得。和许多老师探讨新课标的过程中,朱则平收到不少基层老师反馈说,课程标准本身文字就不少,相关的解读书籍动辄几十万字,很难详尽阅读。为此,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对“新课标”进行解读,编撰出一套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的歌谣,用读歌谣作为研学“新课标”原文的辅助手段,较快地帮助日常工作繁忙的教师加强对新课标要旨的理解,通过简短文字即可记忆和领悟。
  了解到朱则平编写的这套新课标学习歌谣后,黄冈师范学院音乐与戏剧学院向他发出了为该院师生进行相关讲座培训的邀请。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较之以往的音乐课标,今年4月出台的“新课标”有了很多变化,举办这次讲座可以及时让师生更好地理解新课标。学好新课标,在音乐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指导音乐师范生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实践、开展基础教育音乐课题研究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歌谣简明易懂
  讲座中,朱泽平分别对新课标中的艺术课程性质、目标、理念、内容及评价展开研学指导,比如关于新课标中提到“立德树人”目标,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时往往容易陷入对单纯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追求中,而忘记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此他编撰有关“立德树人”的顺口溜:“立德树人是根本,教书不要忘育人,目标过程贯始终,培育一代好公民。”提醒老师们在教学传授具体知识技能的同时,不忘育人的最终目标。
  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历次艺术课标的重点,2022版新课标中更是一再强调。艺术课程设置围绕着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有关四个核心素养的关系,朱则平编配了这样的顺口溜来帮助教师理解:“核心素养有四条,贯穿学习全过程,审美感知为基础,艺术表现必备能,创意实践见‘双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文化理解价值引。”
  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有些老师容易陷入到一个误区,即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把四个课程核心素养摆放到教学目标中去。这样一来,教学总目标、学段目标、课时目标容易混淆不清。为了提醒老师们对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所区别,朱则平设计如下顺口溜提醒大家:“核心素养很重要,目标设计作指导,远中近期不一样,切莫生搬和硬套。”具体到怎样采用艺术课程核心素养来进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他提出应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将四个艺术课程核心素养有所侧重地体现为“人文素养目标”和“艺术能力(素养)目标”,简称为“双目标”,编配顺口溜:“核心素养有四点,目标设计归两点,人文、艺术双素养,教师操作很简便。”
  易记兼具实用性
  多年担任一线音乐教研员的经历让朱则平非常注重一线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在编撰歌谣过程中,他充分考虑了新课标中理论条文在实践操作及拓展学习中的应用。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课标强调要对学生加强“三种文化”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除了编撰记忆歌谣“艺术课标已颁发,国家倡导‘三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中华传统传娃娃。(注:三种文化分别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朱则平还提出传承“三种文化”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关系相结合的“经纬说”:“‘三种文化’为经度,世界多元(文化)为纬度,中华、红色增自信,开放包容显风度。”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进行参考和发挥,即把对“三种文化”的学习看作经度或为深度,把对世界多元艺术文化的学习作为纬度或为广度,通过相关内容结合,让学生既能传承红色基因、热爱中华文化,又具有多元文化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非常突出课程综合,朱则平从音乐学科角度撰写了艺术学科融合的顺口溜:“学科融合是趋势,相互渗透皆有利。音乐为树剧舞为藤,乐加X增效益。”(“乐加X”即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关于学科融合中对学生艺术通感的培养,则编撰:“艺术融合有通感,颠覆常人的感观。美术‘调子’用眼听,音乐色彩耳浏览;旋律凝固在建筑,建筑流动音乐‘看’。戏剧舞蹈有色彩,喜剧悲剧面面观。”新课标非常重视器乐演奏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和人文素养的作用,朱则平表示,器乐演奏教学在音乐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作用不是单纯培养演奏家,更多的是为了通过教音乐育人。他特意编撰歌谣:“器乐学习很重要,学与不学千里遥。并非要当音乐家,提高素养为首要。音乐听觉能刺激,音乐读谱视觉好,音乐动觉相配合,三觉统合素质高。”
  为了引导教师做好课堂教学评价,他结合新课标和具体课堂教学经验撰写顺口溜:“评价面向所有人,看重学习全过程,观察交流记和问,善于分析和引领。评价反馈重‘三性’,及时、生成、针对性。鼓励为主学生悦,有利激发积极性。虽说鼓励很重要,问题不说也不行,循循善诱来引导,学生乐意来改进。”
  在讲座的过程中,参与的师生跟随朱则平一齐朗读歌谣,辅以音乐教学中常用的节奏形式朗读并记忆理解,学习效果更为直观且深刻。讲座主持人、黄冈师院音乐戏剧学院副教授刘萍表示,歌谣的形式,更贴合中小学音乐教学,对于未来走上教师岗位的音乐师范生有很大帮助。已经走上教师岗位的老师则反馈,相对于较为枯燥的文本学习,这样的方式让人感受到音乐教学的创新无处不在。这些歌谣的背后,是一名教学教研经历丰富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多年工作宝贵经验的应用汇总,有很强的借鉴性。
  利用顺口溜这种形式让老师们学习、记忆课程标准的要诣,在实践中颇受欢迎。目前,朱则平还在对相关歌谣进一步加工、提炼、完善,争取可以为艺术(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多帮助。

0

  • 上一篇:成都第三届“川腔蜀韵”地方音乐资源教学技能评选活动在金沙小学举行
  • 下一篇:唱奏一体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