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教学与研究 > 早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分析

2022-11-22
 
  文化与教育相辅相成,教师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挖掘文化知识蕴藏的人文内涵,才能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助力学生实现全面成长。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课蕴藏诸多人文精神,担负着培育学生文化信心、民族认同感的重任。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知识,要适当延伸音乐教材,基于学生成长特点与审美需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文化气息,拓展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眼界,提升音乐课堂教育实效性。如此,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还能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文化熏陶,加深对音乐的认知。
  本文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为背景,深入剖析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融合面临的问题,而后提出具体融入策略,以供参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一)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民族音乐是民族智慧的积累,不同的民族音乐为学生带来不同的音乐享受,既能拓展学生视野广度,又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推动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譬如,在《草原小姐妹》《草原赞歌》等乐曲学习中,学生可以掌握波音和下滑音等音乐符号,通过感受音乐符号在民族音乐中发挥的作用,了解蒙古族音乐的思想情感与特点。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合理设计知识巩固环节,引导学生欣赏蒙古舞,随后鼓励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尝试创作,展现蒙古人耸肩和骑马等典型动作,同蒙古族音乐进行结合,呈现当地人生活情景。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蒙古族文化,还能使学生正确鉴别蒙古族音乐特点,从而提升学生音乐感知力及理解力。
  不同地区文化不同,让学生欣赏多元民族音乐,能够使其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地域的辽阔及文化的多元性。《兰花花》和《茉莉花》都是吟唱花的歌曲,但二者音乐风格不同,前者以信天游为主要曲调,口语化特征明显,反映出人们实践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如爬坡、放养等,曲调高昂;《茉莉花》属于江南歌曲,曲调细腻优美,侧重表现江南地区柔美之情。学习不同地区的音乐,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又能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一举多得。
  (二)增进学生音乐感知
  数千年来,我国传统音乐诞生了诸多优质作品,不仅有民族乐器,还包括诸多地方戏曲如京剧和豫剧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传统音乐为媒介,丰富学生音乐储备,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并辨识民族乐器。各个地区的音乐文化均存在很大差异,并衍生出各种乐器,如蒙古族的马头琴、朝鲜族的腰鼓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民族乐器的特征,了解民族文化背景,培育学生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如在讲解《有趣的乐器》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各民族乐器,了解代表性作品。
  其次,教师可在音乐课堂上弘扬中国戏曲。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地域特征明显。中国戏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利用夸张动作,展现意义深远、内涵深厚的故事情节,赢得群众青睐。地方戏剧可以反映地方风俗,如小学音乐《谁说女子不如男》选自豫剧《花木兰》,利用河南方言表现戏曲,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花木兰历史故事后,让学生欣赏河南方言,了解其发音特点,并要求学生用河南话进行沟通,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弘扬地方戏曲,助力中国戏曲长远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面临的问题
  (一)融入视野狭窄
  事实上,音乐和乐器均包含传统文化元素,如民乐与民族乐器,但音乐的潜在文化内容更广泛。部分音乐教师忽略了音乐潜在文化内容,将教学重点放在传递音乐知识上,对于与音乐有关的传统文化讲解甚少。如此一来,学生无法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既会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又会阻碍学生文化素养发展,不利于学生音乐学习水平提升。
  (二)融入着力点少
  音乐课堂本质就蕴含传统文化资源,这为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提供更多便捷。但要注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是“教学主体”,而传统文化蕴含于教材中,并非直接呈现在表面。所以,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传统文化元素,提炼、整合,而后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但是,部分教师忽略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过于侧重显性素材利用。例如,在讲解《采莲谣》与“京剧”知识时,二者分别为民族音乐和传统乐曲,直接就能看到和传统文化的联系性。然而,在讲解《节日舞》课程时,鲜有教师能找到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小学音乐课堂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着力点较少,课堂教学力度单薄,很少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融入方法片面
  虽然传统文化教育与音乐教育能够合作开展教学,但二者的讲解规律和方向存在显著差异。音乐属于艺术,包含技术、理论知识和乐理等,而传统文化侧重认知与认同。
  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教师革新教学手段,不可完全使用音乐教法。在具体落实中,大多教师均认识到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却未能完全掌握传统文化教授规律及要点,以盲目灌输为主,直接传授知识。单纯的讲解可以发挥一定教育效果,但却无法满足所有文化的发展规律,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传统文化和音乐课堂的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
  (一)将乐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编排与设计包含诸多传统文化内容,例如中华传统乐器、古典戏曲、民族乐曲以及地方民谣。这是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音乐课堂最显性、最直接的操作手段。在此背景下,音乐教师必须树立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意识,这样才能抓住传统文化和音乐教学的着力点,保证音乐教学质量。例如,《大雁湖》属于鄂温克族民歌,教师讲解这首歌时,不仅能传授学生音乐表演技能,还能让他们了解鄂温克族文化。如果只是简单重复上述操作,容易使传统文化教育趋于表面、缺少深度,即学生以音乐为主要关注点,未能在脑海中创建传统文化意识。
  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及与音乐教学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引导学生鉴别中华民族乐曲和其他类型乐曲的差异之处,让学生通过乐曲体会特有思想品质,如豪放、热情、开朗与热爱乡土等。
  (二)将歌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歌词为入手点,但部分教师都忽视了歌词的作用。通常来讲,音乐教师认为剖析歌词同语文教学存在重复性,这并非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事实上,即便不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音乐教师也要给予歌词高度重视,带领学生解读并赏析歌词。这是因为歌词与乐曲相互呼应,掌握乐曲情感和内涵要以歌词为着力点,领悟歌词要借助乐曲渲染达到相应深度。故此,在音乐课堂中解析乐曲歌词同音乐主题教学不存在冲突,反而能够促进音乐教学质量提升。
  从特定角度分析,在乐曲歌词中挖掘、提炼传统文化因素,远比利用民族乐器展开教学更难,这就对音乐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敏锐的眼光,又要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例如,《清晨》歌曲以“美好的时光不要辜负了”为中心思想,这种热爱时间、珍惜时光的观念,不只是现代人追崇的思想,我国古代就存在类似表述,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体现。
  (三)将乐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乐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华民族乐器不仅种类多,且历史发展悠久,自成一系,是世界音乐领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乐器既是音乐层面的文化,又是精神、人格与伦理层面的文化。在古代,乐器主要用于祭祀,属于“礼器”,不同身份主体使用的乐器规格和演奏音乐均设置严格规定。成语“礼崩乐坏”印证了乐器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有的位置。
  然而,虽然音乐教师大都已认识到中华乐器属于传统文化范畴,但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乐器类型,如笙、琵琶和古筝等,未能带领学生从思想和价值观角度了解乐器潜在文化因素。在此背景下,要想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乐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正确了解乐器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加强对乐器教学的重视,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如在教授“古筝”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伯牙和钟子期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立足乐器角度探究传统友谊。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将其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对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故而,将传统文化合理渗透于小学音乐课堂,要求教师以音乐教材为依托,探究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和学习水平的新模式,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特有魅力,促进学生音乐知识学习自主性不断提升,切实增强课堂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天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传承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63-65.
  [2]李雪宁.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22(03):77-80.
  [3]成敏瑞.以苏州弹词为例畅谈地方音乐在小学音乐中的传承[J].艺术评鉴,2020(19):112-114.
  [4]闫绍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英语课堂[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157-158.
  作者简介:
  丁芸(1985年8月),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西安市曲江新区南湖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组组长。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教学。
  注: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课程融合实践研究》,(项目号SGH20Y0207)。

0

  • 上一篇:让民族乐器在孩子们手里闪光
  • 下一篇:成都第三届“川腔蜀韵”地方音乐资源教学技能评选活动在金沙小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