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国际

美国以艺术教育为主要载体开展美育

2022-08-15

  前言
  K-12教育是美国基础教育的统称,其中的“K”代表幼儿园,“12”代表12年级,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相一致,K-12即相当于从幼儿园到高三年级的教育。
  美国K-12艺术教育将美育放在核心地位,重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和美学素养等方面指导学生艺术审美和创作实践,认为“美育和艺术教育对于发展以社会正义为导向的公民资格、共同生活、有效生存以及民主社会至关重要。”
  “艺术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赋予年轻人文明之意识。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和沟通的能力,提供了对所读、所见、所闻进行批判性评价的方式,可以接触到在正常教学环境中有困难的学生并改善所有学生的总体学习环境。”
  将美育提高到推动社会正义和文明进步的高度。我国学者敏锐地把握了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颁布的美育相关政策文献和国家核心艺术标准,并从比较借鉴的角度,积极探索美国美育理念和标准的本地化,但对美国K-12艺术教育在美国各州的实施效果尤其是面临的美育困境的研究相对较少。
  美国学界已经对K-12艺术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客观性的调查研究和批判性的学理反思。美国K-12艺术教育是怎样适应时代需要发展变化的?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进实施美育?其成效如何?这些问题值得深入分析研究。
  美国K-12艺术教育经历了一百多年曲折的发展,也一直有着对实施开展美育不懈的探索和反思,正如罗林在一篇针对艺术教育的社论中所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变,以及我们需要的改变是如何持续的?”美国教育界在思想上认识到通过艺术教育开展美育的责任和重要性,也在实践中对美育的方法和课程进行了探索。美育的历程美国K-12艺术教育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萌发开启阶段(19世纪末-1945年)。美国18世纪立国初期只有部分学校自主开设了绘画、音乐等课程,而以政府法律形式明确开设正规艺术课程则始于19世纪末。K-12艺术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全美逐渐推广开来。积极探索阶段(1945-1994年)。“二战”之后,美国教育界整体上更加认同艺术教育对于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艺术教育应当由技巧训练向创造性思维培养转变。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各州兴起了制定规范课程标准的运动。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艺术教育对学生成绩、动机和毅力的作用,美国的艺术教育倡导者开始将艺术教育与教育变革联系起来。系统构建阶段(1994年至今)。
  在社会各界的努力和呼吁下,美国艺术教育终于迎来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契机。美国教育部于1994年颁布《国家核心艺术标准》,界定了艺术教育的内涵与标准,开启了国家对艺术教育整体布局、系统构建美育体系的阶段。国家核心艺术标准公布后,艺术教育课程在学校的比例却在下降。
  虽然1994年以来美国各州都不同程度施行了国家核心艺术标准,有些州还规定了每周用于艺术教育的时间,但是负责标准和指导方针实施的各地区和学校普遍认为开展艺术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足。
  鉴于这种情况,2011年,由国家主导,美国大学理事会下属的国家核心艺术标准联盟开始着手对1994年颁布的《国家核心艺术标准》进行修订,发布2014年版《国家核心艺术标准》,
  更新了美国艺术教育的课程理念和评价方式,将艺术学科划分为舞蹈、媒体艺术、戏剧、音乐和视觉艺术五大领域,并制定了K-12的艺术学习标准,更加明确地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艺术素养的公民,他们能够积极探求艺术经验,并将艺术融入本地、本州、本国乃至全球共同体当中。”
  艺术教育不仅在专业领域更加深入系统,而且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之重要学科的结合愈加紧密。2011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格雷特·亚克门教授在STEM教育基础上提出STEAM,将艺术纳入STEM中,强调艺术对各个学科的渗透。
  其后,全美逐渐推广形成了面向K-12阶段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融合的STEAM综合教育,并普遍认为STEAM中的艺术涵盖了社会研究、语言、形体、音乐、美术和表演等方面,有助于学生从更多视角认识不同学科间的联系,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实现知识共享、了解不同文化、理解社会发展,进而以美的方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由美国教育部和国家艺术基金会成立的“艺术教育伙伴关系”于2015年发布了《引领所有学生成功之路的艺术:2020年促进艺术教育行动纲领》,目标是到2020年,美国K-12阶段所有学生都将享有公平接受艺术教育的权利,都拥有在校及课余时间获得高质量艺术学习的机会。
  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截至2018年,美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学校都有艺术教育的相关内容或表现标准,32个州将艺术纳入为核心或专业科目。美国K-12艺术教育在实施中,具有教育方法多样、学校布局不均衡、课程类型多元等特点。
  在教育方法上,更加关注审美与人文素养培养中的深层次内容,教育方法呈现多样性。一项对742名艺术教师的描述性调查研究表明: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是当今艺术教育的特点,K-12艺术教师对常见教育方法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
  总体上,有七种教育方法得到了艺术教师中等程度的重视,分别是:视觉/材料文化、多元文化教育、跨学科教育或艺术整合、设计教育、STEAM教育、学科化艺术教育、基于选择的艺术教育教学行为。这些教育方法的中位数评分在3-4分范围内(1=不强调,5=强烈强调),受到了教师更高程度的重视。
  而社会公正、社区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三种教育方法的受重视程度较低。在回答“你在所教授的课程中还采用了哪些其他教育方法”这一开放式问题时,除了以上10种方法外,教师们还运用了社会和情感学习(9%),基于项目/问题的教育(8%)和特定学科的整合(8%)等方法。
  研究者认为,教师在“为艺术教育课程理论和发展提供信息的探究领域、社区和环境主题上还有开发探索的空间。”
  在学校布局上,不同类型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程度不同。一项对全美940所高中的调查关注了艺术教育课程实施的相关背景和学校水平等因素,探寻是否有与艺术教育课程实用性有关的共同学校特征。
  结果表明:“与艺术课程可用性相关的最强烈、最一致的学校因素是学校规模。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开设超过一门艺术课程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传统公立学校提供艺术教育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天主教学校和非天主教私立学校,公立特许高中开设艺术课程的可能性最小。
  享受免费或低价午餐的学生比例也与开设艺术课程的可能性有关。学校提供的艺术课程越少,享受全国学校午餐计划的学生比例就更高。另外,都市或农村地区与艺术的可获得性不具备明显相关性。”
  在课程实施上,主要分为“理想课程”“正式课程”“感知课程”“操作、扮演和观察课程”“体验课程”五类。
  课程实施中强调了艺术教育者作为重要课程决策者的角色。其中的理想课程是由基金会、政府委员会等利益相关方提出的理想化和建议性的课程;正式课程是学校董事会或其他法律机构正式批准的课程;感知课程是教师理解和认同需要开展的课程;
  其中的理想课程是由基金会、政府委员会等利益相关方提出的理想化和建议性的课程;正式课程是学校董事会或其他法律机构正式批准的课程;感知课程是教师理解和认同需要开展的课程;操作、扮演和观察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投入的课程。
 

0

  • 上一篇:中阿新声 线上音乐竞演季火热进行
  • 下一篇:上扬爱乐重现俄罗斯古典音乐伟大宝库旋律唱片绝版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