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艺术与生活 > 公共街区

听音乐会前的功课:古典音乐知识入门

2019-05-10
  玮,你好!
  你说想让我给你推荐些书籍,显然,一本正经的写书评,对于你是不合适的,那么我们就随便聊聊吧。
  打哪开始呢?如果你不是基于某些专业领域的学习,而只是想要通过书籍多了解些知识,那么就随我一起阅读吧。
  今天我想读的是一本大学教材《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的。你一定很好奇吧,为什么选择了这本书呢?
  其实,前一阵我在豆瓣购买了一个古典音乐课程,是台湾的彭广林老师,声音很有磁性,把西方古典音乐讲解得很有趣,我粗粗地听了个大概,挺喜欢的,正巧书橱了有这本《西方音乐通史》,便打算读完卖掉,以腾空书架。
  和彭光林按照作曲家来划分年代不同,《西方音乐通史》是按照时代划分音乐和作曲家的,更全民也更系统,但显然不够有趣,考研的试卷应该会很严肃吧。不过我们只是了解些,不需要这么正经。


  书中按照年代划分了七编,从古希腊一直到20世纪。但前期主要是音乐的起源,后期以作曲家为主。
  关于西方音乐的起源,来自古希腊的爱琴文明,公元前五世纪是黄金期,出现了古希腊最著名的三大悲剧作家:
  埃斯库里斯,代表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复仇女神》 等。
  索福克勒斯,代表作有《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等。
  欧里庇得斯,代表作有《美狄亚》、《希波吕托斯》、《特洛伊妇女》、《酒神的伴侣》等。
  此后公元前146年,古罗马入侵了古希腊,文化中心转移到了罗马,那时候的音乐,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都还是很简单的。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崩溃后,接着是长达千年的中世纪时期,一直到14、15世纪之交,音乐主要以教会礼拜音乐为主,中心在法国巴黎。再后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大约在1300年-1650年,文化中心又转移到了意大利。
  音乐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古希腊文化据说已经发展地非常繁荣,这从古希腊神话中可见一斑,但也有种说法,说古希腊文明只是一种传说,因为并没有可据考证的文物证明它的存在。
  我们姑且不论这种说法,只单单从古希腊神话分析,当时的文明程度应该已经很高了,三大悲剧作家的作品是传世经典,现在的很多畅销小说中都还能找到当年剧作中的故事、情节以及角色。
  古罗马征服古希腊后,音乐便成为了军队所用,等到古罗马帝国分崩离析之时,从前的地下组织基督教世界取代了古罗马社会。德国海涅曾这样说:“......在罗马人的世界里肉身已变得如此肆无忌惮,看来需要基督教的纪律,来使它就范。吃了一顿特利马尔齐翁的盛宴之后,是需要一次基督教似的饥饿疗法的。”
  所以呢,不要暴饮暴食,会遭报应的。(题外话,享乐主义要不得)
  古罗马时期的享乐主义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破败,接着是文明倒退一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期,基督教音乐占了主流。
  当然现在也有种观点说,中世纪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黑暗,它还是在发展的,那是废话,如果没有中世纪的截胡,古罗马文明多发展一千年,那么世界会怎么样呢。
  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对于音乐来说同样是种限制,音乐和宗教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而文艺复兴,主要思潮是人文主义,反对一起以神为本的旧观念,提倡古典文化中的以人为中心的精神。
  你看在古典时期,音乐是神的祭祀工具,神与人共处;在中世纪,音乐是祭神的工具,人是神的仆人;在文艺复兴,音乐是人的工具,除了用在宗教上,还增加了在宫廷中的娱乐功能。
  接着就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我们熟悉的作曲家开始出现了,歌剧诞生了,古典音乐进入了辉煌时代,借用彭光林课程中的图,一览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作曲家序列。


  不过,我们今天不仔细谈这些作曲家,今天读的是音乐史。
  巴洛克音乐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的艺术,它强调情感的表现和充满戏剧的对比,在细节上它又非常注重装饰性。想一想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你就会对巴洛克音乐有了体会。
  这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亨德尔和巴赫,只要是喜欢古典音乐,或者学习西方乐器的孩子都知道。亨德尔最优秀的创作是他的英语演唱的清唱剧《弥赛亚》,其中的合唱《哈利路亚》相信喜欢古典音乐的都听过,只是你不一定喊得出名字。他是根据圣经改编的。
  巴赫出生音乐世家,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巴赫一生没有出过德国,他的作品数量既多、质量又高,但并没有被同时代的人重视。直到19世纪的门德尔松演奏了巴赫的《马太受难乐》,才使后世的人们发现巴赫的辉煌。
  接下来就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高峰了——古典主义时期,通常为巴赫逝世之后(巴洛克之后)到贝多芬(浪漫主义之前),但这个时期与前后交叠,又被划分两个时段:前古典时期和维也纳古典时期。
  这时候音乐史的发展其实是根据作曲家的风格不同划分的。
  前古典时期也被称为后巴洛克时期,喜歌剧的兴起和繁荣,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器乐多种演奏形式的成熟与发展(比如我们熟悉的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重奏曲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维也纳古典时期通常也被称为古典主义高峰,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人的成熟期创作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音乐开始从宫廷、教廷音乐走向市民阶层,开始大众化、普及化。受法国“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音乐不再是王公贵族的娱乐节目,成为了市民的文化活动,音乐厅的晚间音乐会和通俗戏剧、流行小说一起丰富了普罗大众的业余生活。
  海顿,交响乐之父;莫扎特,西方音乐历史中唯一公认的天才;古典主义在他们手中创立发展,由贝多芬发扬光大。我初识西方古典音乐,就是从贝多芬开始的,那个最要命的《命运交响曲》——扼住命运的咽喉!
  你发现没有,从巴洛克到古典主义,亨德尔和巴赫、贝多芬都是德国人,海顿、莫扎特都是奥地利人,这预示着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浪漫主义的含义不是现在的字面意思,而是用“浪漫”一次来源的“罗曼语”写的诗歌或传奇,内容多是中世纪英雄的冒险与奇妙经历,比如亚瑟王的传奇等。当时,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中世纪的野蛮不开化,幻想和杜撰等。哈哈,那时候浪漫可是个贬义词呢。
  用浪漫主义概况那一百多年的音乐史(1790-1910),也是因为那时候音乐的丰富和多元。但这一时期的音乐始终受到贝多芬的巨大影响。
  德国的韦伯、奥地利的舒伯特,他们所写的歌剧都带着魔幻的色彩,取材多受歌德的《浮士德》影响。舒伯特是第一位靠卖自己的作品生存的音乐家,最终贫病交加,年纪很轻就去世了。
  话说,那时候的音乐家并没有多么高的地位,就算是莫扎特那样的天才,受聘于宫廷乐队,也只有一间和厨师一样的小房间休息创作。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但他生前并没有受到重视,同一时期,维也纳正在追捧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音乐会和罗西尼的歌剧。
  这一时期的著名音乐家有德国的门德尔松和舒曼,波兰的肖邦,法国的柏辽兹,匈牙利的李斯特——贝多芬亲吻过的小神童,德国的瓦格纳、勃拉姆斯,维也纳的施特劳斯父子等。
  咦,很奇怪,在这一时期非常有名的帕格尼尼并没有出现,难道是因为帕格尼尼只是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而不是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吗?
  说到帕格尼尼,就会想到“炫技”这个词,据说帕格尼尼会在音乐会上故意弄断小提琴的一根、两根琴弦,然后在观众的目瞪口呆中继续演奏。据说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拉出四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柏辽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我不确定《西方音乐通史》会故意漏了帕格尼尼,但帕格尼尼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恐怕没有多高,毕竟炫技是因为特殊的身体条件,无法被模仿和学习。彭光林也说了,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至今无人超越。
  19世纪中叶,法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已经渐渐被巴尔扎克、司汤达的现实主义文学替代,法国大歌剧的体裁,也随之从涉及历史、民族、宗教斗争的宏大背景和豪华夸张的风格,转变为普通小人物的悲欢等现实主义风格。奥芬巴赫、古诺、托玛、比才、马斯内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则是威尔第。
  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东欧和北欧都掀起了民族独立或复兴的运动,民族主义音乐也诞生于革命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波兰的莫纽什科,匈牙利的艾凯尔,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俄罗斯的格林卡、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
  对了,说到俄罗斯音乐家,怎么能少了柴可夫斯基呢?他是俄罗斯第一家正规音乐学院——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首届学员,他的许多作品我们都耳熟能详:《睡美人》《天鹅湖》《胡桃夹子》等等。
  可惜这么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因为是同性恋,而被迫自(fu)杀(du)了。柴可夫斯基的命运正如他最后一首《第六悲怆交响曲》所写,满怀希望、竭尽全力、奋斗一生,换来的却是理想的彻底破灭,不得不带着无限惋惜告别人世。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叶,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推翻沙皇的二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十月革命陆续爆发,整个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
  在哲学上,涌现了形形色色的理论和学说,叔本华悲观厌世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伯格森的唯直觉论,斯宾塞的社会生理学,泰纳的实证主义,马克思列宁注意到共产主义等;从文艺流派方面,也涌现了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马拉美的象征主义诗歌和莫奈的印象主义绘画。音乐方面也出现了弗兰克的新古典主义,德彪西的印象主义。
  至此,西方音乐史进入了后浪漫时期,代表人物有奥匈帝国的马勒,德国的理查德 施特劳斯,俄罗斯的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
  20世纪的音乐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没有了占据主流的音乐语言和风格,而是百花齐放,有着各种各样的语言和风格。新音乐的尝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接二连三,虽然被评论家尖刻地评论为“很适合为吸尘器创作”,但尝试仍在继续,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又回归了新古典主义。
  西方音乐史主要指得是欧洲古典音乐,它的美学基础来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学者的论述。
  20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铁铺里发现了声音和谐之美的奥秘——好听的音乐之美,来自音高之间的比例之美。从此,美妙的古典音乐开始在世间传播。
  《西方音乐通史》对于每个音乐时期的特色和代表曲目都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可惜由于篇幅有限,我不能在此一一举例,其实想要了解古典音乐,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听每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作品,音乐的旋律会加深你的感悟。
  好了,今天的西方古典音乐历史普及就到这了,有机会,我们一起去听音乐会吧,相信有了基本的了解,你再也不会在音乐会上睡觉了,哈哈!

0

  • 上一篇:音乐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 下一篇: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各年龄段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