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评论

汉代音乐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根本转变,从汉代表演艺术的发展开始

2020-03-15
  音乐功能的转型
  中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贾湖出土的八千年骨笛”到“击石附石,百兽率舞”;从“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到“八佾以舞《大夏》”,表现出古人们质朴的音乐文化生活。歌舞艺术的形式虽然简单,内容却非常丰富,反映出远古时期人们的原始宗教观念和模糊的社会音乐观念,这一时期的音乐功能以娱神为主。西周时期,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体系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西周统治者崇尚人治,制定了“雅乐”作为基础的礼乐制度,把过去奉献给上天、神灵的音乐还给人类,倡导音乐对人的教化和对治理国家的巨大作用。这一时期的音乐是统治阶级享乐和奴役人民的工具。
  汉代,舞乐逐渐从宗教祭祀中分离出来,使它从神界到世俗,从祀神到娱人;音乐也发生了根本转变,从祭祀礼仪和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工具,演变成为社会各阶层娱乐性的表演艺术。由于对象发生了变化,统治者在其内部设置专门机构及人员,对从事乐舞、歌唱及百戏的人员进行培养与管理。
  蔡邕画像
 
  东汉设有“黄门鼓吹署”,《东观汉记●乐志》论述汉乐时,录取蔡邕《礼乐志》中的一段文字日:“汉乐四品:一日《大予乐》,典郊庙、上陵殿诸食举之乐……二日《周颂雅乐》,典辟雍、飨射、六宗、社稷之乐……三日《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诗》所谓‘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者也。其《短箫铙歌》,军乐也。”黄门鼓吹归承华令掌管。《唐六典》卷十四注中“百戏师”乃百戏演员,与黄门鼓吹一起在宴会上出演。汉代统治者不仅设立乐府机构,他们还经常在宫帷里、豪宅里举行盛大的音乐舞蹈表演。乐舞百戏在汉代社会的各个阶层蓬勃兴起,从而促进了汉代表演艺术的发展,使汉代音乐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根本转变。
  由于汉高祖“乐楚声”,常以楚声做歌舞抒发情怀,属下众多楚地将领也多:乐楚声,因此楚声成为汉代音乐诸流派中强劲的一支。西汉都城位于秦地,“秦声”占有地利,其广泛流行也是必然趋势。汉代统治阶级首次设立了乐府这一国家音乐机构,专门负责整理加工各地民歌,为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精华的集中归纳与传播插上了翅膀。加之汉朝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从各地带回的大量新的艺术品种,使汉代音乐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各地民间音乐风格的集中归纳,以及异域音乐的传人和融合,形成了汉代音乐艺术转型的必然,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形成了集先秦雅乐、秦声、楚声、各地民歌和外域音乐风格为一体的全新音乐体系。丝竹乐的盛行与鼓吹乐的兴起,标志着汉代新音乐观念和音乐形态的确立。先秦时期的音乐规模庞大,乐器多采用金石之器,钟、磬都是成编使用,其突出特点是曲调简单,节奏缓慢,尊贵典雅。以丝竹乐器为主组成的乐队,逐步取代了以金石乐器为代表的先秦雅乐乐队的统治地位。
  在汉画像石中,丝竹乐队使用的增多和对金石乐器描写的减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先秦时期的礼乐重器并没有完全被废弃,而是合理地减少编排使用。由此看出,汉代的音乐类型丰富多样,且形态各异,既有威武雄壮的鼓吹乐、军乐,也有明快悠扬的丝竹乐,更有唱。常用乐器有吹管类:排箫、角、笙、埙、笳,弹弦类:筑、琴、瑟自汉代起,乐器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吹管乐器成长的时代。
  吹管乐器之所以在先秦时期不能成为乐器大家庭中的主要力量,是因为把它们与钟、磬、鼓一类敲击乐器相比,无论在乐器自身的音乐表现功能上,还是在人们的审美观念、运用场合及功能作用上,它们都不及钟、磬、鼓的组合来的完善和重要;而且,音乐构成要素中最早形成的是节奏,最善于体现节奏的敲击乐器发展成熟、完善早于较擅长于旋律的吹管乐器之前,这也是符合音乐自然发展规律的。
  随着人们审美情趣不断的演进,音乐听觉能力不断地扩展和提高,汉代所追求的音响效果已完全不同于周代以敲击乐器为主的组合,而是为符合更丰富、更复杂的精神境界和听觉需求,选择了弹弦和吹管这两类擅长旋律、善于歌唱的乐器为主要力量组合成了一种新的乐器家族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丝竹乐器制作简单、轻便易携、编配灵活,能够较强地适应民间小型乐队的演奏特点;而钟、磬等礼乐重器必须成编使用,才能构成完整的音阶,多编使用才能趋于完善的乐队编制,适用于大型的乐队使用。
  钟、排箫等乐器,声音洪亮,穿透力强,而丝弦类乐器音响较弱,两类乐器的音色融合性较差,音响效果不均衡,若要达到演出时所追求的平衡效果,就必须增加丝弦乐器的数量或采取其他办法。如沂南汉墓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场面,伴奏乐队使用了两枚编钟,四枚编磬,都放置在较远的位置,这也是出于平衡音响方面的考虑。
  钟、磬类乐器的音色庄重。肃穆、典雅、古朴,余音较长,灵敏度和歌唱性较差,适于演奏慢速、悠缓,节奏比较松散的旋律;而丝竹类乐器灵敏度高,音色委婉,表现力强,大大丰富了乐器的音乐表现力,同时也促进了歌、乐、舞三者的分离与发展,由此逐渐取代了金石乐器的统治地位。
  从整体上看,两汉以来的乐队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丝竹管弦乐器和鼓类节奏型乐器为主体的非金石类乐队,逐步取代了以钟磬乐器为代表的金石乐队的统治地位。从已知出土文物和汉画像音乐图像中来看,金石类乐器与非金石类乐器组合比例悬殊,大约为10 : 1,也就是说,从广泛的音乐艺术实践方面来说,非金石类乐器已成为汉代主要的乐器组合形式。
  然而,金石类乐器组合在汉代乐队中并没有完全被淘汰,在宽松的文化环境中,它已被赋予更多新的功能,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新的社会需求。在汉代,钟磬等礼乐重器在乐队中还有零星的使用,但是其编制和规模已经不再像“曾侯乙墓编钟、磬”和“洛庄汉墓编钟、磬”那样庞大,而是被更加合理地作为点缀性节奏乐器置于非金石类乐队之中,仅仅成为祭祀、身份等级等传统观念下的一种特殊礼制形式。尽管这样,金石类乐器组合的社会应用范围仍然愈来愈窄,文化根基日趋动摇。
  汉代蓬勃发展的非金石类乐器组合,音乐结构合理,形式规范,能够更好的表现活泼流畅的旋律性音调,使音乐的听觉美感大大增强。
  这样的乐队结构同时又体现了汉代音乐雅俗兼容、多元并存的特点,因此这种转变既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又顺应了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潮流和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审美需求,从而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汉代音乐文化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俩臺鋼琴  公益   中音联   邮轮游学才艺嘉年华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扶持计划  音乐  乐器  中小学  少年儿童  音乐会  合唱  口琴  化蝶品牌

中国音乐教育网公益扶持部微信号:csm351、中国音乐教育网.樂助理微信号:csmes351

 

0

  • 上一篇:我们必须承认胡红梅的“重要贡献”
  • 下一篇: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大礼”来了 可用研究报告、工作总结等教学成果代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