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省际

成都“二十四伎乐”石刻浮雕见证唐朝音乐之都

2019-12-25
  最期待的狂欢,或许真如王蒙所说,先是突然失去一切,然后又在梦里寻她千百度的失落处,复活在文学艺术中。
  1
  最期待的狂欢,是失去的一切复活在文学艺术中。作家王蒙掷地有声的这句名言,在前蜀皇帝王建棺床的石刻浮雕“二十四伎乐”上也有回响。凝固在浮雕上的她们,有的弹琵琶,有的弹箜篌,有的吹觱篥,有的吹横笛,有的打羯鼓,有的敲铜钹,有的摇鞉牢……无声,却胜过万种风情与任何声响。这是她们以石刻艺术复活1100年前的蜀地唐音——唐朝末年蜀国宫廷乐队的锵锵乐舞之音。
  只是王建棺床上的浮雕“二十四伎乐”千年以来一直沉睡于成都永陵地宫,没有后世文学作品洗涤,仅有王建爱妃花蕊夫人的五代十国时期系列《宫词》记录过前蜀宫廷的活人乐舞。
  曾被淤泥长时间埋葬的她们,直到永陵从1942-1943年考古发掘出土,后人才知早已消失的唐代和前蜀宫廷乐舞还有蜀地石刻艺术承载其姿其器原貌。“惟光天元年夏六月壬寅朔,大行皇帝登遐。粤十一月三日,神驾迁座于永陵。”蜀人从出土文物“哀册”上面镌刻的文字发现,前蜀皇帝王建死于公元918年农历6月1日,其遗骸于当年11月3日迁葬于这座名叫永陵的陵墓。哀册上的这些文字如同一盏明月,照亮了传说,也照亮了在历史暗处的文献记载。
  永陵,作为中国惟一一个建在地表的皇陵,从此横空出世。
  它的苏醒,源于日军大轰炸成都平原。蜀地抗日之士原本是在三洞桥附近土山挖防空洞,以避炮弹轰炸,却意外发现永陵的真实存在。在此之前,深藏永陵千年的形如小山的夯土堆,曾长期被误以为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抚琴定情之台:抚琴台。前蜀皇帝王建的石刻浮雕“二十四伎乐”、王建石像、玉大带、谥宝、谥册、哀册等大批陪葬品的出土,尽管处于抗日战争期间,依旧举国侧目,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王建棺床石刻浮雕“二十四伎乐”,因其为中国惟一完整表现唐代和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浮雕艺术品,惊艳了世界,为世人了解盛唐打开了一扇再也关不掉的窗。
  2
  70多年来,王建、王建墓、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王朝、永陵石刻“二十四伎乐”成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音乐家研究的关键词组。
  1961年,国务院把王建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成都人因此一直俗称现今的成都永陵博物馆为“王建墓”。这里,银杏、芙蓉遍植,飞鸟、乐声常驻。很长一段时间,是成都百姓常去观银杏落叶、赏芙蓉花开、打成都麻将、喝老成都盖碗茶、摆老成都龙门阵的一块热土。其实,位于成都一环路内永陵路10号的王建葬地陵寝名为“永陵”,最早就是长久、永远的寓意。而前蜀成都尹(相当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成都市委书记)周庠将王建陵址选定于此,也是群臣议定的风水宝地,坐落于上风上水、居高临下的成都西北方向,“以乾位在西北,故就之”。上水,顺水达长远。居高,高处揽全局。王建生前怕也想象不到,永陵地宫内外如今会有雅俗两种文化交织。地上,是民间俗乐,众人偷闲取乐。地下,是皇室乐舞,王建独享寂寞。
  当永陵变成永隆博物馆,敞开大门迎接八方游人之后,王建地宫就不再冷清与落寞。我第一次走进成都永陵王建地宫,是1998年秋天。当时在四川师范大学结束大一课程,到四川青年报做实习记者,而踏访此地。进入复古的永陵大门,穿过文臣武将石像林立的神道,迎面便是王建皇帝的地宫,以及地宫上用古砖砌成的永陵。王建陵墓上的一株株柏树气势雄浑,苍翠欲滴,远远望去会有一种错觉,仿佛步入“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武侯祠刘备墓。走进地宫,除了王建石像,最吸引我的是棺床上的24躯或跳舞或演奏宫廷乐器的乐伎,后世学者口中经常提及的“二十四伎乐”。
  永陵石刻浮雕“二十四伎乐”,尽管只是一支凝固的唐朝宫廷乐队,但是清一色的她们仍有一种让人无法沉默的力量,因为她们载歌载舞的舞姿和吹弹击打的奏姿以及众多唐朝宫廷乐器形制,使得千年国人对唐朝宫廷乐舞没有对应办法地“无可奈何花落去”,陡然生成“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惊喜。
  成都,凭什么成为唐朝的音乐之都?诗圣杜甫当年在《成都府》《赠花卿》两首诗中书写的“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就是成都作为唐朝“音乐之都”的诗意收藏。杜甫于759年冬天到成都客居,那时的蜀地民间已是热闹非凡的管弦丝竹之音,不绝于耳。王建于907年在成都建立的前蜀王朝,所奏宫廷乐舞更是盛况空前,可以直追唐玄宗引领的盛唐气象。
  时有前蜀诗僧贯休《寿春节进大蜀皇帝五首》“家家锦绣香醪熟,处处笙歌乳燕飞”,北宋学者张唐英《蜀梼杌》“屯落闾巷之间,弦管歌诵,合筵社会,昼夜相接”,对蜀地民间音乐的繁盛进行过形象化的描绘。当然,对于蜀国宫廷乐舞最有发言权的人,是历经前蜀皇帝王建、前蜀后主王衍的花蕊夫人。“太常奏备三千曲,乐府新调十二钟”“管弦声急满龙池,宫女藏钩夜宴时”“夜夜月明花树底,傍池长有按歌声”……这些在王建宠妃花蕊夫人的系列《宫词》作品中,有多处诗句将蜀国宫廷和蜀地民间盛行的乐舞盘活。尤其是“太常奏备三千曲”这句,更是点名前蜀宫廷的音乐官署太常寺准备的乐曲高达三千,即使是如今的情歌王子齐秦、一代歌神张学友也望尘莫及。
  3
  那时的蜀地乐舞,实际上奏响的仍旧是难得几回闻的唐音。我说“难得”,是因唐朝末年战乱频发,成都因剑门关的天险,也就是李白说的蜀道难,才能偏安一隅,让王建、王衍父子可以稍安勿躁地享受乐舞。“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擂金鼓。居人走出半仓惶,朝士归来尚疑误。是时西面官军入,拟向潼关为警急。皆言博野自相持,尽道贼军来未及。须臾主父乘奔至,下马入门痴似醉。适逢紫盖去蒙尘,已见白旗来匝地。”即使在唐朝分裂为五代十国的前20多年,从晚唐诗人、前蜀宰相韦庄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中依旧可见乱象丛生。
  中和、广明,皆是唐僖宗李儇的年号。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冬到中和三年(883年)春,黄巢起义军一直霸占着首都长安城,韦庄羁留的东都洛阳城东西南北路人绝迹,皇宫贮藏的珍宝锦绣被烧成灰烬,“紫盖”代指的唐僖宗李儇落荒而逃成为又一个李氏皇帝“李跑跑”,由此可以想见持续不断的战争让宫廷乐舞这种盛世唐音已在多地断绝。不过,唐僖宗这乱世一跑,却成就了时任忠武军牙将的王建。因为王建一路贴身护驾,长安之乱一平定,唐僖宗就令卫将军王建等人统领神策军,负责宫廷守卫重责。这期间近距离接触李儇宫廷乐舞的王建,虽然只是文盲兼莽夫,但是耳濡目染了晚唐的音乐、舞蹈艺术。在各地纷纷更换国旗昭示唐亡之际,王建也在韦庄等人簇拥下于成都称帝,收纳大量晚唐文臣武将与宫廷乐师及相关后人。在韦庄亲定的蜀国礼制中,唐朝的宫廷乐舞再也毫无顾忌地摇身一变成为蜀国宫廷乐舞。蜀地宫廷乐舞,因此成为延续唐朝宫廷乐舞相对最完整最纯正的一支。
  918年农历11月3日,随着王建遗体迁葬于成都永陵,代表着唐朝和前蜀宫廷乐队形象的永陵石刻浮雕“二十四伎乐”,就此掩埋于泥土之下。
  最期待的狂欢,或许真如王蒙所说,先是突然失去一切,然后又在梦里寻她千百度的失落处,复活在文学艺术中。不过,我不敢说自己已用散文和诗歌两种文学作品让她们复活。最多,她们从我的文字世界里路过,并且存在过。最多,我记录过她们还没有彻底容毁形灭的表情,混杂着喧嚣与落寞。最多,我通过对她们曾经从蜀地奏响的唐音考察取证,明确成都就是唐朝的“音乐之都”。
  如同,我给永陵石刻吹贝伎写的一首同名诗《吹贝伎》:“她不是花蕊夫人。/我更不是蜀王王建。/她漫长的静止,最多修炼一个瞬间音。/我漫长的沉默,只能稳定这个瞬间音。”
  (《蜀地唐音——破解住在唐诗里的乐伎密码》彭志强/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年7月版)
  南唐 周文矩《合乐图》局部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俩臺鋼琴  公益   中音联   邮轮游学才艺嘉年华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扶持计划  音乐  乐器  中小学  少年儿童  音乐会  合唱

中国音乐教育网公益扶持部微信号:csm351、中国音乐教育网.樂助理微信号:csmes351

 

0

  • 上一篇:国际戏剧节,大小凉山皆为舞台
  • 下一篇:西藏大学艺术学院